一、商品陳列的一般方式。商品分類、配置與陳列一定要站在顧客立場,以吸引和方便顧客觀看及購買為目的。為此,應將每項商品包括其包裝的正面朝向前面,朝向顧客,以吸引顧客注意力,方便其了解商品的性能;商品陳列要考慮商鋪的整體性,盡量做到美觀,商品擺放有規律,色彩、形狀搭配協調,使人看著舒服,必要時可運用一些輔助工具,如特別制作的貨架、射燈、一些小擺飾等等,目的是為了使顧客將注意力集中于商品,但在運用這些商品以外的物件配合商品陳列時,不可喧賓奪主。
二、創造友善的購物空間。商品陳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吸引顧客購買,而不是為了顧客看著高興。商品陳列應注重其實用性,美觀只是一個方面,不可本末倒置。有條件的經營者可以將經營場所的功能進行分區,如商品的陳列展示區、購買區、付款柜臺等,陳列展示區可以寬敞,以顧客站著、坐著、看著舒服為第一要義。
顧客可以在這里欣賞商品、了解商品,并下定購買意向,購買區則可以緊湊一點。付款柜臺的設置一定要考慮方便顧客,有些經營者很不重視付款柜臺的設置,隨便找個犄角旮旯將付款柜臺一擺,顧客想付款,找來找去要找半天,或者跑很遠的路程,非常影響顧客的購買興趣,有些顧客甚至會因此放棄已經決定的購買。對商品陳列展示區、購買區、付款區三者的合理配置很重要,不能在空間上將商品的看、選、買混合起來。如果對三者不加區分,將會嚴重影響商品的銷售,影響經營者的業績和收入。
有些小商店不能設立固定的付款柜臺,但對商品的陳列展示區和購買區的功能區分,亦應十分注意。如胡先生的毛衣專賣店僅有40多平方米,盡管空間十分局促,但我們仍然建議胡先生對商品的功能進行分區,可以留出進門10-15平方米作為商品的陳列展示區,包括顧客可以在這里試衣,而后面的25-30平方米作為購買區。貨物實在太多的話,還可以在商鋪的緊里端,打造書櫥式的商品陳列柜,以折疊的方式將毛衣分隔擺放,中間和兩邊毛衣則應盡量用衣架掛起來。陳列展示區的商品擺放應盡量疏朗美觀,以擺放新品或暢銷商品為主,大部分商品則應放置于購買區。這個地方的商品擺放可以緊湊密實一點。
經營者沒有必要將所有的商品都陳列出來,店再小的話,只需要擺一兩件樣品就足夠了。商品陳列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商品本身,應將整個營業場所綜合進行考慮,好的空間切割和功能配置,是成功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困難,但在商鋪空間利用上有一個觀念一定要改變:因為花了很高的價錢租來商鋪,所以希望將每一寸都擺上商品,以為這樣才算對得起高昂的租金。正確的觀念應該是:所有的商鋪空間都應為經營賺錢服務,只要是有利于提高營業額和利潤的空間布置,就是有價值的布置,值得你花錢,不要在乎是否每一寸空間上都放上了商品,那是很陳舊的理念和經營方式。
在商鋪空間安排上,要考慮顧客的視線。一般來說,位于商鋪中間的商品陳列柜臺應該做得低一點,最好不要超過大多數顧客的視線高度,兩邊的則可以高一點。這樣在心理上容易給顧客造成這個商店很寬敞的感覺。 在商鋪的空間安排上,還要考慮顧客的移動路線。要盡量給顧客留出較為寬敞的進出通道,當一個顧客在觀看商品時,不應妨礙其他顧客的通行或觀看。鋪主應多留意顧客進出商鋪時的走向,對顧客“順腳到”的地方可考慮設為主陳列區,主要陳列一些暢銷商品、新進商品或高利潤商品,而對一般顧客甚少到達的“死角”,應進行特別布置,使本來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變得引人矚目,從而促進商品的銷售。
三、商品陳列的心理學與行為學:商品陳列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們的心理學和行為學相關。如懂行的書店老板總是把引人矚目的暢銷書擺在進門左側的書架上,這是因為人的眼睛看東西習慣從左側開始,而后轉向右側,也就是說,看左邊時往往是“無心”,而看右邊時往往是“有意”,因此,把暢銷書置左有利于鎖定顧客視線,而把專業書和工具書放在不顯眼的地方,買專業書和工具書的人目的性很強,有耐心尋找或詢問。書店如此,一般商鋪則恰好相反。主推商品、新進商品、重要利潤商品一般擺放在右側,這是因為大多數人習慣于用右手,所以總喜歡從右邊開始拿東西。如果商鋪較大,要特別注意顧客的一進一出。一般來說,顧客最初到達商鋪的地方與最終離開商鋪的地方,商品的銷售情況最好,是商鋪的黃金寶地。但具體是商鋪進口更好,還是商鋪出口更好,則要根據銷售商品的門類、品種而定。
四、設計吸引顧客的陳列主題:在進行商品陳列的時候,要注意設計吸引顧客的主題。一個商鋪有時可同時推出若干個主題陳列,相互間并無干擾,反而相互促進。在突出主題的前提下,安排商品,進行裝飾和美化。在主題展區,應去除不相關商品、多余商品,使顧客視線集中,注意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