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與統一,也即多樣性的統一,近似于“和諧”的概念,是各種藝術創作的普遍規律,也是美的基本特征,是構成的最高形式,“ 多樣性”和“統一性”共存于形式的有機體中,多樣性是絕對的,而統一性則是相對的,這就決定了設計需要采用多樣的要素,但需要將其進行關聯性和秩序性的統一,也就是要把紛繁的雜多變成高度的統一,在統一之中尋求變化,使單調的豐富起來,使復雜的一致起來。作為形式美的“統一”是指性質相同或類似的東西進行并置而形成一致的或具有一致趨勢的感覺,是秩序性的表現,如重復、漸變、對稱、均衡、調和、整齊和照應等,傾向于矛盾要素的穩定狀態,體現出嚴肅、莊重、靜態感,但需要注意的是過分統一會顯得刻板、單調和僵滯,而且會消磨或淡化趣味性,其原因是對人的精神和心理無刺激的緣故,因而還需要有變化。“變化”則是指由性質相異的東西并置而造成顯著對比的感覺,是一種智慧、想象的表現,如對比、變化、反襯和運動等,強調矛盾要素的沖突和對抗,力求發揮種種因素中的差異性方面,造成視覺性的跳躍,產生新異感,其特點是生動活潑有動感。但變化必須受一定的法則限制,否則會導致雜亂無章,使精神上感到騷動,陷于疲乏。在造型設計中,變化與統一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和滲透的,并以不同的比重方式組合在一起交叉運用的,在統一中求變化,使形式既統一又不感到僵滯乏味;在變化中求統一,使造型有變化又不紊亂,以漸變的微差形式或序列化形式構成不同的層次或成為過渡性的連續,給人以柔和而蘊涵豐富的感覺,同時使人在心理、情感和精神上獲得美的滿足感。在現代中式展柜設計中,變化與統一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形式構成要素的變化與統一
從形式構成的角度分析,現代中式展柜都是由一系列構成要素經過一定的關系組成的,因此設計過程中首先應考慮各構成要素一一型、質、色的變化與統一。①造型要素中的點、線、面、體和空間從尺度、形體和構圖上決定著展柜的框架結構與形體關系,因此應對其進行體量和概括,以基本的、抽象的和簡練的形式來探討其對應關系,如長短、大小、曲直、方圓、寬窄等形狀變化應通過適當的比例或主次關系形成對照和映襯,而對于具體元素的疏密、虛實、縱橫、高低、繁簡、開合、呼應、重復、漸變等構成關系則應能夠形成相通的、秩序性的或層次性的組合結構。朱小杰設計的玫瑰椅,其借鑒了傳統中式玫瑰椅的骨架結構,而整體更為簡約、輕巧、明晰并強化了點、線、面的組合關系,由點到線再到面,形狀由虛到實,體量逐漸增加,視覺效果也隨之遞增,從而使整體形成異常明確的層次感。②色彩的色相、純度和明度的變化應遵循和諧的配色原理,色相的選取和色調的變化應考慮消費者的色彩喜好和家居環境色調,并在體積和面積上進行協調,使主次色彩形成映襯關系,呈現出濃淡、明暗、 強弱、冷暖、進退、漲縮、新舊等對比變化;可以調整空間比例、改變環境界面的限制和增減體量感,有助于顯示物體層次、體面關系和視覺導向等。研究顯示,傳統中式展柜以木材色澤或表面涂料色彩(紅、黑為主)為主體色,其他色彩通常應用在裝飾題材中,因此整體色彩較為統一但略顯單調;現代展柜色彩則更富于變化,但每件展柜的色彩應用不超過3種(纖維布料的紋飾色彩除外),且明快、鮮艷的色彩通常應用在視覺集中的部位,如椅背、桌面、柜門等,色彩應用過多則會形成視覺上的無所適從。③現代中式展柜應在質感表現上富于變化,并結合具體的展柜結構和功能需求選擇適用的工藝技術,以突出天然的或人工科技的美感,材質的粗糙與細膩、光澤和磨砂、順滑與阻塞等都會豐富展柜形式感,而且材質的體量感、接合方式也會影響造型要素的組合關系,進而促進或降低整體形式的統一性。展柜材料往往是根據展柜結構來進行組合的,但現代展柜設計中也會在同一構件或部件上采用兩種或以上的材料以突出質感對比,增強展柜的變化性。但這種情況需要注意整體之間的聯系,牽強的拼湊各自都很美的材料,會造成繁瑣和雜亂,破壞造型的美感,因此材料運用應自然得體、簡練含蓄,不能片面地追求材料的新奇和材料的多樣。
(2)形式語義的變化與統一
現代中式展柜的風格特征從總體上決定了設計形式的語義傳達和表現內容,但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形式表達方式和表現效果則是多樣而富于變化性的,因此在具體要素的應用上應考慮其語義象征與中式文化特征的統一與協調,同時又應與傳統中式展柜的形式要素形成差異性的融突,純粹的移用或解構只能是在形式表層獲得相同或相似元素識別,這種識別往往是具有復古、叛逆、戲謔意義的“反和諧、求異構”的特征,其整體形式的統一性則被多樣的形體所破壞。在具體的設計中,實現形式語義的變化與統一的方式主要有:①文化語義的統一性。展柜在滿足功能需要的同時,也以它的各種形式因素來傳達相應的文化語義,而且通過不同表象符號的運用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象征。現代中式展柜則需要傳達現代的、中國的文化語義,因此其表象符號的運用應是以中國文化為原型依據的,也就是基于中國文化本體之上的“對應符號”,但時代性的界定則要求在模擬本體符碼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使對應符號呈現出相應的差異性。②形式變換方式的多樣化。展柜形式具有一定的可變換性,以尋求功能的適應性和審美表現力,這種變換在幾何關系上表現為三種:線性幾何變換、非線性幾何變換和形成梯度的變換,同樣,現代中式展柜在明確中式語義內涵的基礎上,形式變換方式可以采用多樣化的途徑,通過對本體原型的遞進式、規律性和秩序性的變換來實現新的形式,從而在方式上形成必然的關聯性。③形式表現的純度與豐富性。展柜形式表現的秩序關系,反映了展柜結構和使用的有序性質,也是取得形式美的條件。美國數學家柏克霍夫(G. D. Birkhoff,1884-1944)曾將“審美度”作為衡量美的量度方式,它與秩序感成正比,而與復雜性成反比,即 M=0/C(0: order;C: complexity)。R.迦尼西(Rolf Garnich)也提出了審美利用度的概念,對一種產品中所用不同格調審美要素的衡量,即形態上應用不同類型元素越少,那么風格越單純。由此可見,現代中式展柜在傳達現代和中式語義時,應在風格元素的運用上謀求純度與豐富度的平衡,避免形成視覺識別的紊亂。
(3)展柜系列的變化與統一
在針對家居環境進行的總體設計或系列展柜設計中,展柜還需要獲得整體的、系列化的變化和統一,現代中式展柜也不例外,在形成具有明晰的融通關聯性的基礎上才能體現出總體統一性,而且能夠增強展柜系列的整體認同感,這也是現代展柜企業所采用的基本策略之一。對于展柜系列的變化與統一,通常的方法是在構成系列的展柜中采用相同的或近似的造型元素或方式,如相似的線條、形體、結構部件、裝飾或色彩等,但同時在整體形式上卻又存在差異。嘉豪何室的“孔雀藍”系列展柜,通過采用一致的藤編紋來體現形式上的關聯性。除此之外,在現代中式展柜系列中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來達到變化和統一。①整體的統一。采用整體幾何形狀的統一性,而在局部細節上進行差異化處理,由于人對與形體的識別都具有一個簡化和概括的過程,對形體的把握和理解往往歸結為簡単的幾何形態,如方體、球體、柱體等,因此在設計中可以在強調整體幾何形狀一致性的基礎上來控制各局部要素的形式變化,以形成具有系列特征的展柜形態。②功能上的變化。盡管展柜都具有相應的功能性,但在相近的功能下卻可以產生不同的展柜類型,如針對坐的椅子,可以是杌凳、靠背椅、扶手椅、沙發、揺椅甚至是倚靠的物件等,這些展柜本就是統一在“坐”的功能基礎上的,因此在意義上就具有共通性,而需要在形式上來強化這種統一和變化的關系,則需要在形體上、材料、結構和體量上賦予共通的要素,從而使其形成必然的系列性關聯。③格調的統一性。指在展柜的具體造型和裝飾上并不采用一致性的要素,而是追求在整體格調和表現效果上的相類或相近,也就是說,形成統一性的視覺效果和知覺感受,如溫馨的、休閑的、解構的或是金屬感的。在實際中,通常的方式是采用相似的造型手法或工藝,或是傳達相近的設計理念等,但最終都表現出形式上的融通。如聯邦家私的“家展柜”系列中的座椅,在造型體量、形式和工藝上采用了相近的手法,而形成整體上的系列感,同樣華偉展柜普遍采用了榆木貼面工藝,使整體的視覺效果也較為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