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的含水率在展柜的制作和使用中隨干濕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將直接影響展柜的壽命。無論是木材還是展柜既不能沒有“水分”,又不能讓“水分”超越其使用環境; 木材沒有了水分就是炭材,其生命也就終止了。所謂保養展柜,就是要讓展柜所用板材的含水率適應其使用環境; 同時這也證明了水的張力在展柜制作、保養和修復中所起到的巨大而又神奇的作用。由此可以說木性和人性大有相同之處,木性的彈性與回性是所有木材的共性。
“龍有九子,九子九性”,這是對人性的比喻。木性同樣有個性,且與人性相近。人體的強壯與否可反映在臉色、毛發等多個方面; 一棵樹的強壯與否同樣可以反映在它的粗細、枝葉等方面。一棵樹其樹身部位的材質總要優于樹梢,其色素含量也有差異; 一棵樹的向陽面與背陰面,其樹皮外觀的紋理密度不同,材質與色素也有差異。難道這與人的養生不是一樣嗎? 人有老幼,樹有粗細;同科同屬不同齡,樹木粗細不同,也會出現與人一祥的“代溝”。長者與幼者的思維差異會導致他們對同一件事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 同種木材的粗細不同,在木性方面的反應就會不同。因此,深入了解木性的共性和個性對于木作工藝十分重要。對于充分利用木材的出材率而言,合理地發揮、利用木性十分重要。這就是形、藝、韻、材中的材文化。
樹木和人的生長過程有著驚人的一致性。樹木無論是長在山上還是海邊,或是道路旁,首先要扎根,而在扎根的過程中樹根總是追隨著太陽的方向。向陽面的樹根扎得最深最遠,在吸收水分與營養的過程中,地表上二三十厘米處則又自然向背陽的方向彎曲,然后再向向陽面彎曲。一棵樹的樹冠同樣也是向陽的方向大一些,這是追求陽光的光合作用而導致的自然現象。因此,可以通過觀察樹木的彎曲走向來辨別方向。
這又像我們在做健身運動時的一個動作形態,人和植物都是向陽的。然而朋友們可仔細觀察道路兩旁的樹,其傾斜的方向是順著車行駛的方向(當然不含新栽的樹),這是受環境的影響。我們在路邊行走或站立時,當汽車急馳而過,身體是否也會順著汽車駛去的方向傾斜一下身體呢?這都說明生長中的樹木和人是一樣的道理:生長和生活的環境影響著我們。人所生活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決定了我們的人文素質。樹長歪了可量材而用,再不行還能造紙;可人要是歪了就廢了!所不同的是人有思想、有思維,可以改造、改變以后的人性和素質,唯有這一點是木頭與人的區別。但是木頭的自然欠缺還可以通過人的加工使其呈現出極具藝術性的自然美。在向陽面有巖石或是被人為鋪上了厚水泥的地方,樹也同樣會改變身姿。這就如同人的成長環境、生活環境決定了他的身體狀況一樣。
人在左腿側伸時腰部會反向彎曲; 這和樹木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的情況一樣,樹根朝向太陽的一面扎得深,而樹身的根部又朝相反的方向(背著太陽面)彎曲。這都充分說明了木性與人性相同,包括生長過程與生長環境對樹木的成材,以及對人的成才的影響都是一個道理,生長情況會發生變化。眾所周知,海南黃花梨——油梨生長在海拔200米以上的沼澤地帶,生長在風口浪尖處,受盡了環境的推殘,但其紋理及鬼臉像行云流水般漂亮,這也證明了一點:樹木紋理好看的,其生長環境一定是相對惡劣的。這是樹木的殘缺美,人們非常喜歡。但如果人在不良的環境下學壞,甚至變得道德、治喪,非但沒有任何價值,還會被其他人所不齒,這是人與木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