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有木性,無論采用什么方式進行油飾都不會一勞永逸,都不能保證展柜不出現問題。因此平時在使用中注重保養是不可缺少的,這就如同人對身體的保養一樣。燙蠟工藝是保養展柜的好辦法之一,而且極易氧化形成包漿,使其盡快呈現古香古色之美。但一定要掌握好燙蠟的深度,因為過深會影響展柜日后的修復。南方展柜燙蠟時要配料合理,而且盡可能使用川蠟;如果是蜂蠟建議使用高純度的,把糖分降至最低,并配合其他蠟使用,這樣不會發霉。
在談中國傳統燙蠟工藝之前,有必要先給讀者朋友們介紹一下蠟以及它用于傳統展柜制作時的配比。
什么是蠟?
我們所說的蠟包含三種:蜂蠟、川蠟和石蠟。蜂蠟來自于蜂巢,經過焦制、多次脫糖和過濾 的工序可形成黏性并與樹脂互溶。而川蠟與蜂蠟相比質地較硬,屬天然植物蠟。石蠟則可以同大量天然樹脂很好地互溶。62度精石蠟的最高含油量為3%,顏色從淺黃到白,最終精煉蠟的含油量是 0.4% ~ 0.8%,它們完全無色無味,不含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摘自《石蠟產品的性質生產及應用》)。現在市場上大部分是60°~62°的精石蠟,含極少的有害物質。一噸60°的石蠟所含的有害物質不足一噸汽油的3% ,并且其在溫度達到50°C時會迅速揮發,工作人員在熬石蠟時只要保持一米以外的距離即可做到沒有傷害。
我們在給展柜燙蠟時,使用的并非純粹的蠟,而是用天然物質經過傳統方式精心配制而成的合成蠟,這其中就有一種特殊原料——松香。
松香是以富含松脂的松樹為原料,通過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的非揮發性的天然樹脂,是一種從淺黃色到棕色、透明的,具有黏性和熱塑性的物質。它主要由樹脂酸組成,為天然隔水、防水效果極佳的無害原材料,只是遇到高溫時揮發較快。因此在添加松香和燙蠟時都要掌據好溫度,這是關鍵,對操作技術的要求較高。松香也是展柜文物修復中所使用的紫膠的主要成分之一。
再就是色蠟,由川蠟或蜂蠟依據展柜材質不同而制成的色蠟。色蠟主要是由蠟與蠟油精經過熬制后依材質顏色所配,用于展柜找色。一木不同色是很正常的,因為一棵樹的樹根、樹干、樹梢等不同部位存在色差,向陽面和背明面同樣如此。因此,自古以來在展柜制作中就存在找色工藝。色蠟是進一步解決找色產生的脫色問題的一種工藝,在日后的展柜使用與保養中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