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柜制式分帶縮腰和不帶縮腰兩種。在傳世的明清展柜中有很多展柜的縮腰已經脫落或丟失。因為這些縮腰與牙板之間沒有任何牽掛,當初制作時只靠魚鰾黏結,鰾膠失效后,面邊與牙板收縮,縮腰也就“脫離了大家庭”。即使采用了穿銷,日久后由子木性的原因也會導致縮腰收縮,同樣會形成縮腰與面邊甩縫透天的情況。如果我們將與縮腰相組合的牙板扒槽和縮腰才口裝槽,這樣就可以做到既不脫離,又能在多年后木材收縮引發甩縫時,只需將縮腰扒槽處的背楔上提,縮腰就可以輕易地修復了。有的制作者將縮腰上面邊和下面打槽,也就是將面邊也扒槽,將縮腰上下裝槽,使縮腰永不走形和甩縫,但這祥會引起面邊的走形。因此,打槽扒槽的方法不能隨便使用,需要使用時必須根據面邊紋理而定。
在古舊展柜中有將縮腰直接放在牙板和面之間,再加上栽銷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栽銷與面的邊框對縮腰加以固定。縮腰兩端內出榫頭與腿相交,但大多都會出現縮腰與面或牙板產生縫隙的情況,甚至有的已經脫落。所以現代制作時要傳承縮腰兩端出榫頭與腿相交的工藝,建議將牙板或托腮打槽,縮展背部裁口裝入牙板槽內,同時按穿銷的方法制作,這樣就使得牙板面的邊框和縮腰“捆綁”成了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