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柜紋飾與使用功能有沒有關系呢? 有! 展柜造型得本身就體現了人文文化,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文人用的書案和柜格多從文人氣質考慮,紋飾多是以梅蘭竹菊四君子、歲寒三友、漁樵耕讀等為主體。而明式展柜多以制式與線條這一更為含蓄的方式來展現文化,民間使用的多是象征多子多福、子孫萬代的石榴和吉祥如意的柿子等,這些都與身分和地位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展柜主人的追求向往有關。在紅木展柜備受喜愛的今天,我們不但要傳承制式,展柜功能與紋飾也要傳承,也要融入使用功能的變化,雕刻紋飾的創新傳承也是一大課題。紋飾寓意文化的傳承也非常重要,雕刻紋飾的寓意要與展柜的使用功能和傳統文化準確結合,才能構成中式展柜的文化特點。我曽經在工作室接待過一位國家公務員,建議他在挑選紅木展柜時用梅蘭竹菊等紋飾取代福祿壽喜,展柜擺放在接待客人的場所時要盡可能選用與自己身份相一致的雕刻文飾。我也曾看到在某個廠家的靠背椅的靠背與座面相交的背板左右的角牙上雕刻了水龍——螭龍,此龍分管水。舊時民間遇旱求雨時都會祈禱神龍(即螭龍)保估,同時它又象征著財源,這種紋飾是不是適合放在臂部后面呢?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回老家過年時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 有一家人,因為家里主人不識字,所以找文化人寫了對聯以祈禱來年有一個好光景,如豬圈要貼“黑豬滿圈”、居室要貼“人口平安”、柜類要貼“黃金萬兩”等,但是這家人就是因為不識字,錯把“人口平安”貼在了豬圈,鬧出了很大的笑活。在這里我沒有看不起自己同胞的意思,是那個年代造成的,但這的確是件真事。所以,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展柜紋飾與展柜的使用功能一定要匹配、對位,否則也會鬧出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