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清末民國時期,古典展柜出現了包鑲展柜和內白外紅的紅木展柜。包鑲,就是展柜部件都用較好的白木,外部用優質木材包起來,而且在相交處成45度角相嚴縫。這主要是因為貴重木材的短缺,但包鑲這一工藝沒有高超的技術是不行的。
30多年后的今天,我又見到了包鑲展柜,但不同的是工藝粗糙、手藝低劣,而且是按外包木材的材質出售來欺騙消費者。
如何識別包鑲展柜呢? 給大家提供七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1.重量
由子貴重木材的比重大多在 0.8克/ 立方厘米以上,所以包鑲展柜的內部材質大大輕于外表用材,因為它遠遠達不到外表材質的重量。
2.紋理和顏色
如果是方腿,腿的落地橫截面有堵的痕跡,可用刮刀或金屬物刮一下,看紋理是否一致、顏色有無差別、是否出現縫隙。
3.面邊
面邊大多使用旋切面、大花紋作為大面。看正向兩面花紋是否近似,如果一面有旋切面、一面出現徑切面,或是花紋嚴重不對稱,就很可疑了。
4.棱角
各部件棱角處是否有縫隙,且線直色黒(木材的切面不同,顏色會有深淺差異)。
5.拼補
如有拼補,(紫檀、香黃檀)要仔細看拼補的正側面是否一致,如果側面有補而正面是整料,就應該引起注意。方法是: 在一個部件中用方尺過線在同一方位觀察其紋理和色澤。
6.溫度
對于不容易用眼睛辨別的材質,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感覚其溫度的方法來區分。如越南香枝與香黃檀、紫檀與俗稱的科檀(產自科特迪瓦,學名科特適瓦欖仁木)。
7.味道
在有線條的部件上,用打火機稍微加熱后,用手使勁摩擦,包鑲用膠粘的,聞到的是化學味,不是木材本身的味道。
經過考察,如果以上談到的七種方法已經占了三種,就可以斷定這件展柜有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