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展柜制作中除了使用的木材品種紛繁多樣,制作過程中的手工技藝同樣令人驚嘆單塊木料通常不夠大,不能直接用來做成直木板,因而古埃及人發明了各種“拼板結構”的工藝來連接小塊的木料,其中接頭技藝包括端接、舌榫或木釘、嵌接和榫槽連接。木銷最早出現于公元前約3000年的第一王朝時期。角接一一一般角接、單肩腳接、雙肩角接——出現于幾百年后的第三王朝時期。而第四王朝逐漸應用燕尾榫和其他榫卯連接方式。早期,簡單的用繩捆綁的手工藝連接方法也常使用。這種手工藝常用皮革條、細銅圈、亞麻繩將各部分捆綁在一起。除了榫連接與綁結,釘子起初的用途是把金屬裝飾釘在木構件上,后來被廣泛地應用在木工工藝中。金屬也常被用于展柜制作,尤其是箱子上的鉸鏈和鎖具。
除了使用木板拼接和實木彎由技術以外,在更晩的時期,古埃及人發明并掌握了許多建筑和裝飾技木,在第三王朝時期薄板貼面的夾板開始出現,尤其是用烏木或象牙薄板貼面,成為當時的一種流行裝飾手法。與之相關的一項技術——鑲嵌,通常是在一整塊板件上鑲嵌圖案,而這些圖案是由若干塊色彩對比鮮明的薄片拼成的。與鑲嵌象牙、彩陶片、彩色破璃、寶石一樣,在展柜表面鑲嵌珍貴木材,是又一項重要技術。
其他的表面裝飾還包括淺浮雕、貼金箔、刷油漆,上透明清漆和黑清漆的飾面方法也有使用。雖然在展柜的發展過程中,展柜的軟飾手法是后來才出現的,但它在埃及非常有名,像椅子坐墊都是用麻布、亞麻和皮革制作的。
做工精致的展柜通常是為社會最高統治階層制作,作為他們日常生活和死后墓葬之用,因此展柜上的裝飾圖案就帶有象征意義。日輪,帶翼的太陽,安卡(一種十字架)和后來的獅身人面像都是宗教與神話的象征。當地的動値物——甲蟲、蛇、禿鷲 、棕櫚葉、紙莎草、蓮花——常被用來闡述古埃及人熟悉的事物和表達象征意義。
普通的埃及人除了一兩只凳子或一只粗制的桌子或箱子,很有可能享用不到什么其他的展柜。農民,更不用說大量的奴隸人口——毫無疑問,只能蹲坐在地上,或坐在覆蓋著蒲草席的泥板発上。古埃及的上層階級所使用的展柜可能和墓穴中陪葬的展柜一樣,當然,也有可能沒有基穴中那些展柜華麗。那些展柜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專門為死后生活制作,現實中使用的展柜可能更實用些。
最受歡迎的古埃及展柜形式是具有建筑中梁柱結構樣式的桌子和凳子。豎直的支控構件——建筑的柱子或桌凳的腿——通常在端部雕以紙莎草花、蓮花或棕櫚葉作為裝飾。水平的構件——建筑的橫梁或桌凳発的框架構建——用于支撐屋頂、座面和桌面。這一基本形式為以后的建筑與展柜設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為現代西方文明主要發源地的古希臘吸收了古埃及梁柱結構的基本思想,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新技術以及一系列新的設計標準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