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易十四導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的統(tǒng)治者之前,法國跟隨意大利在展柜和室內(nèi)裝飾方面的文藝復興風潮,在這個時期(1450-1600)大量使用古典的元素。在16世紀時,法國軍事考察團前往意大利,通過法國貴族帶回來了意大利的藝術品,法國國王請意大利的藝術家為他服務并派遣本國的藝術家去意大利學習。由于法國哥特式風格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并取得很大的成功,在意大利發(fā)展很快的文藝復興早期風格在法國受到了抵觸。但是古典文化的重新發(fā)現(xiàn)和意大利的富有促使法國人接受了這些風格元素,盡管他們只是將這些元素很粗淺地強加于其本身的中世紀風格。
意大利的紋樣被自由地使用在了法國中世紀的展柜上,這些展柜結(jié)構還是早期的榫卯結(jié)構。橡木仍舊是展柜首選的材料,直到它被紋理緊密的胡挑木所代替。法國建筑師兼雕刻畫發(fā)行商,雅克·安德魯·杜·塞爾索(約1520-1584),是將意大利文藝復興文化引進法國的先鋒人物,他主要的興趣是雕塑和高浮雕。與他同時代的并且有著同樣愛好的是修格斯·薩賓(約1520-1601),也是位建筑師兼版畫發(fā)行商,他以奇幻的胸像柱而聞名。這些柱體上通常刻有與昆蟲、蜥蜴在一起的女性和男性的裸體,這與陶器師——吉娜德·帕里茲的風格一致。但是受到意大利影響最大的卻是鑲嵌細工工藝。路易十四到路易十五統(tǒng)治時期,這些藝術在法國得以發(fā)展和完展。
法國文藝復興風格可以分三個時期:①弗胡西斯一世(1515-1547),轉(zhuǎn)型期風格,即意大利文藝復興紋樣強加于法國中世紀展柜上的時期; ②亨利二世(1547-1559),國王的佛羅倫薩妻子凱瑟琳·達·美第奇,帶來了意大利,影響了宮廷展柜,以及隨后的査理四世(1560-1574)和亨利三世(1574-1589);③亨利四世(1589-1610)和路易八世(1610-1643),此時法國開始發(fā)展自己的風格,在路易十四的領導下蓬動發(fā)展。
亨利三世1589年被刺殺,亨利四世的波旁王朝開始,也是法國文化藝術的轉(zhuǎn)折點。政府更加集權,巴黎成為文化和社會活動的中心。17世紀上半葉,波旁王朝下的路易八世風格有著當時世界流行的風格。因為它借鑒了意大利、西班牙以及佛蘭德斯的風格,從而形成了厚重、體量大、堅固的路易八世風格。當時的矩形樣式很流行,雕塑、回轉(zhuǎn)體、鑲嵌、繪畫和鍍金組成了裝飾主流;回轉(zhuǎn)體構件在質(zhì)量和流行程度上都達到了頂峰,其中螺旋形的回轉(zhuǎn)體構件運用得最廣泛。文藝復興晩期出現(xiàn)巴洛克式裝飾,大部分是借鑒于佛蘭德斯。新奇、大膽和夸張的藝術效果通過螺旋形裝飾、盾、燕尾旗、布紋、帶有花朵和水果的垂飾物、怪誕的圖樣、面具和小天使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