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7世紀中期,在路易十四(1638-1715)的統治下,法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國王有著絕對的權力并且宣稱自己擁有最神圣的統治權,不僅僅統治國家,還統治商業、科學和藝術。流行的巴洛克展柜風格理所當然地充滿了戲劇性和復雜性。不同于有著獨特標志性元素并且外觀穩定的文藝復興式展柜風格,巴洛克風格充滿了動感與戲劇性效果。在這種風格中,仍然使用古典元素,但是這時的古典元素經過重新詮釋,甚至是歪曲,或者與雕塑結合在一起。弗朗·奧斯·馬薩(1598-1666)是法國主要的巴洛克風格展柜師,因其將高聳的屋頂運用于古典展柜中而司名,隨后這種屋頂被稱為“馬薩屋頂”。
路易十四,他的國度以及他供養的工坊,造就了路易十四式風格。由于絕對的君主集權制,國王選擇太陽作為自己的標志,因此封號為太陽國王。他建造了凡爾賽宮,以顯示其皇宮的輝煌,文藝復興古典主文逐新被戲劇性的炫耀與輝煌的、高調的巴洛克風格所取代。到了17世紀中期,法國的藝術家和工匠們不再從意大利獲取靈感,而是開始史無前例的原創設計。國王給最好的藝術家提供盧浮宮內的住所和工作室。
這些皇家贊助的工匠精英們于1662年來到哥白林,組成了一個國家級的行業歇會。當地哥白林家族的工坊——哥白林工坊在1667年提升為皇家宮廷展柜廠,負責所有裝飾性藝術。這使得裝飾性藝術提升到了與繪畫、雕塑、展柜同等的地位,并且這種地位延續到了18世紀。這種高度集權于國王之下的藝術得益于路易十四對藝術的高品質要求。展柜工匠,例如出生于意大利的菲利普·卡菲爾(1634-1716)和吉恩·布雷恩(1638-1710),制作出了一些極為精致的裝飾,可以堪稱表率。多梅尼科·庫奇(約1635-1704 )是一位意大利籍雕塑家和展柜工匠,他成了一位地道的法國公民。路易十四時期。庫奇曾作為哥白林工坊最好的工匠之一,為凡爾賽宮的壯觀造型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其實,最有聲望的是安德魯·查爾斯·布爾——國王的首席展柜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