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風格的復興充滿了自由的藝術創作和浪漫的想象,這就是洛可可復興,這甚至是一種誤稱,因為它沒有明顯的18世紀法國洛可可風格特征。早先的洛可可風格在顏色和視覺感上部是輕快的,一般使用堅硬的胡挑木,有很多裝飾——貼金箔、繁復的雕刻、金屬鑲嵌,多彩的自然圖案以及羽毛等。在此之后的一百年,復興風格使用硬木或層壓的黑黃檀或別的深色木材,主要的裝飾手法是高浮雕,其戲劇性和宏偉的效果很有巴洛克風格的特點。也許更適合這個時期的稱呼是巴洛克-洛可可復興。
不管是何種稱呼,這種“褶飾和繁復”的復興風格最早在英國和法國流行。與其他風格一樣,它在19世紀40年代。穿過大西洋來到美國后,就迅速地受到美國人的歡迎,因為它迎合了他們的品味。與其他風格傳入美國的方式一樣,這種風格也是隨同那些從歐洲移民到美國的展柜師而來的。
圖集、期刊和展柜實樣都為美國的展柜師提供了靈感,這體現在19世紀50年代的國際展覽會。但是,那時紐約大部分的展柜師和展柜商人都是德國或法國人,而且大都剛剛移民到美國。其中成果最顯著的約翰·亨利·貝爾特與洛可可復興風格的聯系最為緊密。他是繼鄧肯·法伊夫后紐約最為時尚的展柜師,他的名字也被用來命名一種風格。
約翰·亨利·貝爾特1804年出生在德國南部,他很早就開始學習木工以及制作展柜。他移民到美國后將名字改為約翰·亨利·貝爾特,該名字第一次出現在紐約的人名地址錄上是1846年。貝爾特曾在紐約的很多地方、很多不同公司的名下工作過,所以如果在他的展柜上能找到標志,那么就很容易知道該展柜的相關信息。不幸的是,沒有一把椅子上能找到這樣的標志,貝爾特所制造的展柜有標志的非常罕見。因為我們查閱不到公司目錄,所以貝爾特的展柜只能通過它們的一些特征來鑒別。
貝爾特洛可可復興展柜的一個典型特征是對層壓木的使用。貝爾特使用4至16層的層壓木,主要是黑黃檀。在某個階段貝爾特制造了大量的客廳桌、案、創以及一些其他形式的展柜,這些展柜都是手工雕刻或全手工制作的。除了他獨創的層板制作展柜這一技術外,貝爾特精湛的雕刻技術也是成就他在展柜行立聲名的原因之一。
如果椅子靠背的前板有雕刻,則后板的雕刻會比較淺,但是貝爾特還會在椅子靠背上進行透雕,將其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其中一個貝爾特設計的典型圖案就是香腸式卷曲紋,尤其應用在座面上放墊子的部位。
貝爾特死于1863年,他是當時紐約最著名的展柜師。在他有生之年,有過很多的模仿者和一些頗具實力的競爭者,如自然風格的雕刻,以水果和葉子為圖案,這都要歸功于貝爾特。1836年至1877年在紐約從事展柜工作的約瑟夫·米克思,由于其制作的展柜風格與貝爾特極其相似,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后人認為是出自貝爾特之手。喬治亞·J·漢高斯也在1843年至1877年在費城制作了大量優秀的洛可可復興風格展柜。不管制作者是誰,洛可可復興風格的展柜是最容易識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