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被稱作藝術展柜制造商的人,認為他們與其他的公司不同,因為從1860年到1880年,他們只制作藝術展柜。藝術展柜用來為維多利亞時期的室內裝飾增添美感和藝術感,常與美學運動相關聯。如:將明顯的幾何形式紋樣用黑檀形式表現,這也是受日本影響的表現。直線,包括曲線,格紋和紡錘線及廊柱等,都被許多展柜制作者使用。眾多杰出的英國日本式藝術展柜中,大部分是由威廉·歌徳溫(1833-1886)制作的。
歌德溫出生在英國的布瑞斯托爾,曽經學過建筑學。他開始在一個哥特式風格的公司里工作,也尋找到一些其他歷史時期的靈感。1862年,他開始學習和收集一些日本藝術品,并很快將興趣集中投向日本簡約主義。19世紀60年代后期,他對日本的設計的推崇在他的展柜設計中越發明顯,并以英國日本式風格而出名。他吸引了一些同樣是美學運動領導者的客戶——著名的詹姆斯·威仕特和奧斯卡·維爾德。令人驚嘆的純粹設計,擺脫了模子成型、雕刻和表面裝飾,作為維多利亞藝術展柜的典型特征預示了后期現代運動之風。
歌德溫的展柜在1877年的成康·瓦爾特i術展柜商店的目錄中展出,標題是“藝木展柜”。到1880年,英國日本式藝術展柜的流行達到頂峰,但是當時是更加注重裝飾的典型時期,而歌德溫的設強調線條和形式。他是英日風格中流行的維多利亞藝術展柜設計的先鋒人物之一,作為維多利亞最早的強調功能多于形式的設計師的一員,哥德溫也被看做是現代設計最早的先鋒之一。
藝術展柜在美國也同樣流行。1876年,因為介紹了殖民風格復興和隨后美國早期的懷舊風格,費城的百年紀念博覽會得以出名。而這次博覽會上一對于日本藝術和美國大眾文化的大規模介紹卻很少受到關注。
1854年,海軍總將帕瑞進行了歷史性的遠征,開啟了日本到西方的港口。盡管像約翰·拉·法奇和杰姆·阿博特·麥克尼爾·維斯特勒等藝術家們早在19世紀50-60年代就對日本的藝術很感興趣,但直到1876年的費城展覽會時,美國公眾才開始注意到日本設計。日本用船運了五十批次建筑材料和用來展示的物品,還有隨行的國內工作人員一起來到了這次百周年展會上。由于日權貴們需要海外資金,他們甚至親自挑選精品參展。
日本風——西方人運用的日本美學原則和裝飾主義,同樣取悅了審美主義、藝術及手工藝運動的追隨者們。約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的追隨者們對日本19世紀及歐洲中世紀的藝術與工業的同一性很感興趣。日本也為創造視覚美感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除了出于自己經濟利益而專門出口一些漂亮物品外。日本正如一個浩大的藝術版圖,無意中免費給西方傳遞了無窮無盡的設計和靈感。
普通的藝術家和制造商們僅僅進行簡單的模仿復制,而優秀的西方設計者用一種全新的方式融合并演繹著日本特色。19世紀60年代,美國展柜工業的杰出一員,赫普爾懷特,與他的弟弟古斯塔夫(19世紀40年代到美國并且為蒂凡尼公司設計了銀飾,該公司是路易斯·卡福特·蒂凡尼的前身,現在仍在運作中)創建了懷特兄弟裝飾公司,他們公司主要運用的是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風格。在日本風格席巻美國前,赫普爾懷特身在巴黎,到19世紀70年代他開始將日本元素融合到本公司的設計中。
懷特兄弟的展柜是美國展柜藝術中的優秀典范。它對黑漆的使用,日本主題的鑲嵌細工,對日本風的詮釋,甚至由日本陶器藝術家制作的的陶瓷裝飾磚,都使其作品帯有一種不同的日本風味。懷特的顧客主要是美國的富商和名人:杰·古爾德,馬克·霍普林等。工業家和社會名流趨向于奢侈的消費和張揚的炫耀,所以懷特的設計最終也感受到了和許多室內公司一樣的恐懼,對沒有裝飾的空間的恐懼感,這并不令人驚奇。日本設計在低潮時期的裝飾品幾乎變成到處存在的維多利亞作品的一部分。
除了英國日本式的仿黑檀木設計,藝術展柜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從過去歐洲中世紀的風格中借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哥特式。出生在1838年的布魯斯·杰·塔爾伯特,是英國推進這種風格的藝術展柜的領導人物之一,他在建筑和木工領域都受過培訓。在19世紀60年代早期他開始設計哥特式風格的展柜,以淺浮雕雕刻的框架結構為基礎。在定居倫敦并為赫蘭&桑公司設計之后,他寫了一些書,如《哥特形式在展柜上的運用》《金屬作品》以及《國內裝飾意向》等,在1867年出版。塔爾伯特成為英國美學運動的一名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并且也影響著美國柜類展柜的發展。像西西那提俄亥俄州的米切爾和詹姆斯伯格等公司,都受到塔爾伯特著作的影響。
盡管塔爾伯特的風格可能被認為是新維多利亞式,但他的設計理念與工藝美術運動是相似的。他批評后期哥特式的華而裝飾,傾向于12、13世紀的簡約風格。他堅信物體的構造應該真實顯現,用榫卯、銷釘和鐵螺絲鉗,而不是用膠。他堅持認為裝飾品和光滑的貼面裝飾僅僅用來隱藏糟糕的構造。塔爾伯特也堅信要避免圓形的形式、裝飾雕刻和拋光的展柜。
這種使用哥特式簡單化的技術構造,來代替維多利亞時期的膠粘裝飾的哲學,很符合英國的權威人士査爾新·洛克·伊斯特萊克的品味。伊斯特來克1836年出生在德文郡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和他的舅舅査理新·洛克先生有著幾乎同樣的名字,為此經常有人把他們倆混淆。盡管伊斯特萊克也接受過建筑方面的教育,但是他選擇了做一名理論者和批評家,而不是親自在這一行業進行實踐。1868年他的巨著《家居品位的提升》在英國被重印了四次,這本關于家庭裝飾的里程碑式巨著在美國更受歡迎,1872年之后被重印了六次。
像塔爾伯特一樣,伊斯特萊克喜歡從哥特式風格中尋找展柜設計的靈感。他尤其喜歡用一些可視的結合方式制作木板和嵌板,展柜既不用膠也不用磨光。最常見的直線式伊斯特萊克裝飾風格展柜有幾何形雕刻、旋轉軸體和圖案。盡管這種藝術展柜的靈感來源與英國日本式展柜不同,但是視覚效果卻是相似的。伊斯特萊克也影響了許多杰出的美國藝術展柜制作者,像懷特兄弟、丹尼爾·帕布斯特、安東尼·金貝爾和約瑟夫·卡布斯等。
不幸的是,由于一些展柜制造者的拙劣制造工藝,損害了伊斯特萊克展柜的聲譽,使其逐漸衰落,當時維多利亞制造商用裝飾和劣質機器制作品的方式雖遭到了伊新特萊克的極力反對,但所謂的伊斯特萊克風格展柜仍是用這種方法大量制造出來的。盡管高品質和手工制作展柜別具風格,但廉價復制品的大量生產壓抑了創新思維,也使真正的展柜設計失去了光彩。1890年,伊斯特萊克風格展柜不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