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的改革家都懷有一致的道德信念,這個事件不僅是關乎人們的居家裝飾品位那么簡單,而是關乎人們在道德方面的生活方式。統一所有藝術形式的理想最終在美國形成了一種裝飾風格,這很大程度上源于斯蒂克利或其他行業中的改革家的言論。拉斯金或莫里斯都沒有到過美國,但其他的代言人、書籍、雜志和商品卻遠渡重洋來到了美國。美國的工匠和裝飾行業從業者來到英國,親眼目睹了這種風格。并且隨后他們也在家門口看到了這種風格——1876年的費城展,1893年的芝加哥展、1901年的布法羅展和1904年的圣路易斯展。
工藝美術運動作為中產階級的居家裝飾風格被《女士之家雜志》廣為傳播。這種新的自然外形變成了一種流行趨勢——希望用本國的橡木取代昂貴的熱帶木材創造出簡潔、舒適的景境。這種質樸的矩形形式被認為是令人愉快的,也被認為是工藝美術運動與現代主義發展過渡的橋梁。
不是所有的展柜工廠都效仿克萊夫斯曼和羅伊克洛夫特的設計,就拿査爾斯· 洛夫而言,他似乎在工藝美術運動和另外的新藝木運動中顯得獨樹一幟。洛夫在紐約出生,就讀于銅業聯合會,并在1872年開始設計鑄鐵爐,他做過一段時間演員,但于1890年在紐約布法羅開辦了展柜廠。因為他離東歐羅拉不遠,所以洛夫偶爾也在羅伊克洛夫特演講,他的風格傾向于德國新藝術風格,特征在于部分使用曲線,但不是法國新藝術運動中的三維曲線,雖然他的工產量很小,但他卻通過在一些重要的展會上展覽他的展柜而獲得了國際聲望,洛夫之所以和工藝美術運動相聯系,主要是因為他的展柜像羅伊克洛夫特一樣使用了榫結合、平板結構和橡木。
金屬制品工藝對于工藝美術運動的室內裝飾也是很重要的,其中一些眾所周知的商號,如:由克拉拉·布拉克1900在芝加哥創辦的卡羅工廠;羅伯特·嘉威1904在芝加哥成立的嘉威工廠和德科· 凡· 厄普在三蕃市的工坊。銅和鍛鐵(并且銀比黃金更多用于珠寶中)之類的金屬更受人們的青睞,一些寶石和小鵝卵石在美學上的價值要遠速超過它們在金錢上的價值,錘印和其他無意留下的工藝痕跡成為了一種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