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從事展柜設計的現代主義設計師之中,里特維爾德可能是處于最邊緣的一位。盡管他的作品為數不多,但它們成就了他的聲譽,尤其在現代抽象派藝術的進程中獨樹一幟。1888年,里特維爾德出生在烏德勒支,12歲就離開學校在父親的展柜廠干活。18歲時開始白天在當地一家珠寶店作繪畫員,晚間在夜校學習建筑與藝術。1917年,在家鄉開辦了自己的展柜廠。雖然里特維爾德受到弗蘭克·路易德·賴特作品的影響,但他接受了更激進的信條的指引,這些思想引領他成為革新的風格派運動的一員。
這個松散的藝術家團體由畫家、作家及藝術評論家杜斯伯格(1883-1931年)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立國荷蘭創辦,主張創新的風格和造型語言。1915年,當杜斯伯格還在軍隊中的時候,就考慮辦一份雜志來宣傳他們的主張,這些新主張與當時的藝術政治新潮流一起醞釀發展,相互交織著。1914年,彼特·蒙德里安( 1872-1944年)造訪荷蘭時正值戰爭爆發,無法回巴黎的他被迫留在荷蘭專心從事繪畫創作,并開始研究形式的風格化問題。羅伯特·霍夫在美國學習時發現了賴特的設計,回到荷蘭后便在烏德勒支附近修建了很多賴特風格的建筑。1917年一戰結束,杜斯伯格開始著手實現他的想法,創辦了《風格》雜志。他號召其他對抽象化、簡單化、數理化等思想持相似理念的人加入該團體。風格派譴責印象主義和巴洛克風格,在他們的作品中絕不容許出現曲線和具象形象,以及任何個人情感的流露。他們堅信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清晰、肯定、有秩序的形式,建筑和繪畫只有完全擺脫歷史和客觀素材的糾纏,才能誕生新的藝術形式。
第一期 《風格》雜志的引言這樣描述他的目標:
風格派要對發展新的審美觀念做出貢獻,我們期望能使現代人了解從造型藝術中誕生的全新思想。我們要建立一套成熟風格的合理準則,這些準則建立在更清晰的時代精神與表達手段的關系上,反對現代巴洛克帶來的混亂的復古風潮。風格派要同現代造型藝術思想緊密結合,這些思想盡管本質一致,卻由不同的人分別獨立地發展著。
風格派運動不僅限于繪畫與建筑領域,它所主張的那些準則被用于各種設計。里特維爾德一直從事展柜設計,1919年加入該組織后又對激進派藝術貢獻頗豐。他的展柜與杜斯·伯格設計的室內空間完美結合。這一時期的風格派由于與歐洲和蘇聯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國際化了。1921年,杜斯伯格的思想傳播到了魏瑪的包豪斯,并首先被馬塞爾·布魯諾接受。在隨后的幾年中,布魯諾深受風格派的影響,他在1922-1924年間設計的幾款椅子的外形頗具里特維爾德的神韻。
同彼特 · 蒙德里安的繪畫一樣,里特維爾德1918年設計的第一把椅子也已經作為經典的現代主義杰作成為這場運動的標志。最初這把椅子是用機制實木作框架,暗榫結合,再用釘子將坐面和靠背固定在框架上。1923年,他運用三原色重做了一款,所以叫“紅藍椅” 。那一時期,所有展柜、繪畫和建筑的造型都在被重新創造,一切形式仿佛都是前所未有的。和19世紀展柜設計重視功能不同,20世紀初形式成為創作的基礎。此外,從那時起,展柜設計必須署名,因為設計師的名氣已經変得非常重要了。
里特維爾德和風格派的展柜由不同的塊面和節點組合構成,垂直或水平拼合的板塊異常醒目。設計中引入了空間因素,陰陽的概念成為視覚的一部分。由三維幾何構件組成的,可容納空氣白由流動的展柜與蒙德里安的二結給畫空間異曲同工、相映成趣。“至純”的形式和原色——紅、黃、藍,外加黑白灰等共同組成的形態能夠超越維度的限制。
1924年,里特維爾德設計建造了位于烏德勒支的為施羅德住宅,這是風格派的第一項建筑設計。他還設計了1928年的塊狀房屋。然而,真正讓他名垂史冊的是他設計的違背人體工程學原理的抽象雕塑式的椅子。1971年,意大利卡西洛公司開始生產紅藍椅及其他現代主義早期作品。作為里特維爾德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鼎力之作,這些展柜通過大規模生產,得以被更多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