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代主義的萌發相對較晚,在將現代裝飾藝術引入設計界這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中,美國并沒有參加。當法國邀請商務部長赫伯特·胡佛展示美國的現代藝術時,他婉拒了。但無論如何,胡佛還是派遣了一個代表團出席了此次展覽,成員來自生產、銷售和裝簧領域,胡佛要求代表團呈交一份關于此次展覽的詳細報告。1925年他們從巴黎的回國標志著一次重大的 、商業化的改革的開始,即美國現代藝術,后來也稱之為裝飾藝術。
到了1925年,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開始日漸厭倦如小羚羊般跳躍以及人體曲線這些陳舊的樣式。但是當這種風格橫跨大西洋來到美國之后卻發生了變化,美國就如同一個巨大的培養皿,為現代藝術和新興的工業材料以及大批量生產的試行提供了非常適宜的環境。
裝飾藝術風格首先進入了美國紐約各大百貨商店的展示櫥窗中,有時裝、飾品、香水瓶和展示用的展柜,它們引起了美國消費者的注意。最初這些小物品曲高和寡,價格高得令入咋舌,但不久之后人們追求的就不再是材料和工藝技法,而是外觀。新的美式外觀與歷史悠久、風格大眾的通用風格比起來并沒有很大價格差異,所以很快美式外觀就取代了原先的風格,雜志和海報上紛紛使用裝飾藝術的圖形設計,同樣這種風格也適用于其他有實用功能的物品。美國的設計師們賦予法式外觀以不同的文化內涵,大批量生產帶來了鋪天蓋地的商品,驚人的速度、金屬的閃光和以它們為象征的時代來臨了。從建筑、展柜到塑料飾品,美國裝飾藝術的精神影響深遠,而它的外在形式卻是時刻變化的。
20世紀20年代后期以及30年代,美國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即“勇敢新世界”的誓言——圓角和三條平行線象征的流線型,宛如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般的階梯或褶狀的式樣,以及美式的裸體女舞者。立體主義的幾何形代替了傳統的具象主義主題,加上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的墨西哥城、一些來源不明的歐洲農村藝術、德國包豪斯的質樸簡約等元素,以及1922年圖坦卡蒙王墓葬被發掘后,又增加了些古埃及的元素,美國的裝飾藝術就像是一道面向所有消費者的多味鮮湯。當然,這也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工廠、生產和市場。美國是井然有序的國家,展柜是有待調整的行業之一,同時任何完美的市場策略也需要通過宣傳渠道展示出來。1933年芝加哥的世博會上,在吉爾伯特·羅德等人的幫助下,向世界宣傳了美國的現代室內設計。之后的1939年,兩大展會——舊金山的金門展覽會和紐約世博會——成為現代主義和裝飾藝術風格歷史上的里程碑。
一些美國的設計師們并不一定關注展柜設計,卻為裝飾藝術風格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例如,約瑟夫·厄本(1872-1933年),出生于澳大利亞,活躍于維也納和美國,他是齊格飛歌舞團的設計師,大都會歌劇團的藝術指導,美國維也納制造工場的締造者,此外他還設計了許多裝飾藝術風格的室內裝飾。另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伊里爾·沙里寧,出生于芬蘭,活躍于芬蘭和美國,專攻現代建筑和設計。1923年沙里寧移居美國,他設計了布魯克藝術學院的建筑和裝飾藝術風格的展柜,后來他成為了那里的院長。尤金·舍恩(1880-1957年)是一位美國建筑師和設計師,他的裝飾藝術風格的展柜受到新古典主義的影響,并且使用異國情調的鑲嵌物。其他一些美國的設計師,如吉爾伯特·羅德(1884- 1957年)在裝飾藝術風格的展柜和工業設計的新領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FONT>·依曼·韋伯(1889-1963年)在好萊塢的事務所中致力于現代主義的Z字形和流線型風格。路易斯·羅瑞姆為克萊斯勒大廈設計了克萊斯勒座椅,威廉姆·凡·阿倫設計了紐約城的裝飾藝術圖標。唐納德·迪斯基和鮑爾· 弗蘭克爾——這兩位設計師在美國裝飾藝術風格展柜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