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以古羅馬貴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為基礎,并融古希臘文化的精美藝術和東方宮廷的華麗表現形式于一體,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拜占庭藝術。
拜占庭的展柜已毀于戰火,在前述的“偶象崇拜”之爭中也大遭破壞,更不用說1453年突厥人的毀滅性的劫掠了。碩果僅存的是意大利拉文納的馬克西米的寶座,精美絕倫,上面刻有馬克西米的花體字,他是拉文納的主教和公元546-556年査士丁尼皇帝(公元527-565年)重新征服意大利以后委派的總督。這個寶座可能是當時的皇帝送給這位主教大人的禮物,由皇宮的專用作坊制作。這種寶座其實是為了表征地位和權勢,并不實際使用。
馬克西米的寶座用木材做框架,外覆象牙雕刻板,它的造型與更古時代的石制寶座相同,在側面和后背的人物雕刻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和·圣約瑟夫的生平故事,在寶座的前面雕刻有施洗者圣約翰和四大福音傳來喜訊的故事。整個寶座造型剛直、莊重,體現了禮儀用椅的權威形象.
馬克西米的寶座只是一種最奢華展柜的代表,我們能不能從其他來源來認識拜占庭展柜呢?例如從雕刻、馬賽克、紡織品和抄本中來認識它們?但是,這里要注意其中的差別,因為它們畢竟不是“實體的”展柜,而是表現符合當時宗教或者歷史變動的物件或藝術品,是相對保守的。但是,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中,展柜肯定是變化和發展的。拜占庭藝術幾乎保留了埃及文化的穩定性,這不僅體現在視覺藝術方面,拜占庭的學校竟然到1400年仍沿用著4世紀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