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法國的展柜設計對室內建筑和室外建筑的造型和裝飾細節亦步亦趨。后來開始在基本上是中世紀的造型基礎上借鑒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圖案,逐漸地在造型和細節上都表明受到了古典理念的影響。
政治局面不穩定,社會動蕩,人們不得不經常遷移,這使人們常使用折疊椅和折疊式的展柜以及相應的被褥,這些展柜、物品使于攜帶。后來社會趨于穩定,人們開始追求舒適和精致的生活方式,在王室的影響下,新的藝術家也得到了不少贊助人的支持,他們也對這種生活方式推波助瀾,出現了許多新的展柜式樣。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展柜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弗蘭西斯一世款式和亨利二世款式。弗蘭西斯一世款式是第一階段,它流行于査理八世、路易十二和弗蘭西斯一世統治時期。這個時期是一個過渡階段,意大利文藝復興和哥特式的圖案被應用在基本上是中世紀的形式之中,例如,阿拉伯式或圓拱與哥特式的衣褶式、卷葉花飾和尖拱并用。重要的古典元素包括圓柱、半壁柱(用得更多的是圓柱)常常用怪誕風格的圖案來裝飾,并且在柱頭和模板的頂端雕刻古典的圖案如箭與卵飾。圍繞著一個中心圖案,也許是一條彎曲的飾帶或是大枝形燭臺進行對稱的布局。早期用真實的人體作為設計元素,后來把頭部放進圓形圖案中或戴上月桂花冠。在文藝復興后期,精美繪制的裸體被作為圖案,開始是深浮雕的,后來改成淺浮雕。
亨利二世款式是第二階段,包括亨利二世、弗蘭西斯二世、査理九世和亨利三世統治時期。在第一階段,文藝復興對展柜的影響主要在裝飾方面,而到了第二階段,已在結構、造型和裝飾細節等方面全方位地形成了成熟的法國文藝復興風格。但是這些新的形式明顯是建立在國外影響的基礎之上的,法國的設計師創造性地加以消化吸收,并建立了法國自己的風格。把建筑的特點移嫁到展柜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元素包括挑檐、雕帶、過梁、壁柱、三角形檐、古典裝飾線條、雕刻裝飾的細部和女像柱等,有時這些是嚴格按照經典的比例關系來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