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加工木材的機器和刀具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在19世紀中期以前并未對工業生產起到多大的作用。蒸汽機已經開始使用,但是對設計的影響極為有限。在這段時期,主要的工藝技巧還是排斥對新機器的應用。在展柜中主要采用未加裝飾的平面,如果要加以裝飾,則大部分采用金屬鑄件,要加大裝飾程度就采用雕刻,而雕刻是用手工來做的,通常是為十分有錢的人定做的。
攝政式時期重要的技藝是單板覆貼技術、線繃和帶繃技術、金屬鑄件的應用、雕刻、彩繪和清漆涂飾。攝政式風格的設計師十分強調單板的花紋和顏色,紅木、帶花紋的桃花心木、非洲的小鞋木豆木用得十分普遍,它們的花紋和顏色都十分符合要求。薔薇木、椴木和楓木也常被應用。除了椅子和用彩繪或清漆涂飾的展柜,實木大部分用單板覆貼來代替了。鑲嵌能使花紋更漂亮,具有對比感,常用青銅片、冬青屬木材、紫杉屬木材或黑檀木做材料。鑲嵌的圖案受風格不同的影響而變化,例如古典的裝飾可能包括回紋飾、希臘的棕葉飾等。仿照法國的帝政式,英國的設計師運用菱形作為鑲嵌的基本圖案,它用在鎖眼周圈、門和抽屜拉手周圈作為裝飾。黃銅鑲嵌用
的是一種獨立的式樣,它呈連環圖案用在半露柱、望板、臺面和抽展的前面。串形的圖案用在外廓上,或者是突出邊部的裝飾上。
鑄造黃銅主要用于裝飾,而青銅則很少應用。金屬件用于如門拉手、門拉手的背板、長廊、串珠線腳條和欄桿柱這些零部件上。雖然鍍金也常應用,但是大量采用的是刷漆的黃銅,有時在一件展柜上同時采用這兩種工藝。
由于強調用單板覆貼來做裝飾,雕刻大部分被取代了。但是在一些要求雕刻的展柜上,如獅身人面像或海豚狀扶手等還是雕刻的。雕刻裝飾所用的材料是木材或機制紙,它們適宜用來做深浮雕。
彩繪用于大批量的展柜,它們是用較便宜的木材制作的,而對較高品質的展柜則附加鍍金的拋光來加強裝飾效果。在攝政式的后期,強調采用天然的植物圖案。有時在同一件展柜上以黑檀木色為底來彩繪古典的和植物的圖案。
被稱為“eg1omise”(背貼金箔)的工藝是把金箔貼在玻璃的背面,貼好后在其上面雕刻。這種工藝用在鏡子或櫥柜上。也有在玻璃的背面進行彩繪的,但這與“eg1omise”不是一回事。在這兩種工藝中,常用金色和黑色作為底色。
攝政式時期的 “中國時尚” 推動了東方漆器技術的應用,通常是從對外貿易的商行那里買來一些漆板,再由英國的工匠把它們做成展柜。人物肖像在中國漆器中廣泛應用,鑲嵌的材料有玉石和象牙。在日本的漆器中,很少有人物肖像,更多的是自然風景。漆器的表面常常要上10道至20多道漆,在需要浮雕和彩繪的地方可以敷上一層厚厚的膩子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