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 是人類適應自然環境, 創造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質產品的最基本法則。人對天然材料的認識和利用,常常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 個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由于明清家具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其用材體現出各自獨有的美學特征, 成為一種特殊的家具文化現象 。明清古舊家具在用材方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因此,辨別木材是鑒定古舊家具年代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也是修復和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在用材方面,明清兩代家具采用的木材可請豐富多樣,如紫檀、黃花梨、鐵力、與木、雞翅、紅木(酸技)、樣木、黃楊木、楠木、愉木、柞木等。但因受社會環境、生活習慣及材料來源等影響,明清兩代家具所用木材還是各有所側重,如明式家具曾普遍應用了雞翅木、與木、鐵力(又名鐵梨)、費花梨木等優質木材。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貴黃不貴黑,黃花梨自然受到明代文人雅士的大力推崇, 他們利用木材的自然特征設計并參與制作家具,多以實用為主,線條簡潔流暢,從而使黃花梨材料為代表的明式家具融入了文化人的書巻氣息。明代硬木家具的用材,是構成明式風格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