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技術的長足發展, 為文物保護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先進的手段, 高科技為文物保護服務越來越受世人所日屬目。為了有效地保護文物展柜,必須對其用材、結構、腐化機理、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研究。對傳統修復工藝,我們要系統地整理、篩選、發揚推廣,同時需移植新技術,因物制宜地研究、式驗不同材質、不同涂飾工藝、不同損壞程度的修復方法。對各種新技術的運用,絕不能照搬,而要結合古舊展柜本身的特性,通過修復師創造性的試驗研究, 取得可行性成果后方可使用 。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新的合成材料不斷出現, 給文物的修復和加固帶來了新的選擇 。 從古舊文物展柜保護的角度出發, 高分子材料所具有的耐水、耐腐蝕、高強度、加工性能優良、能以各種形態予以應用的許多優點,受到文物保護工作者的青日來。然而文物展柜的科學價値和藝術價値,使其保護和修復工作必須遭循“修舊如舊,保持原貌”的原則。因此,文物修復和保護用的高分子材料應有特殊的要求。
第一,要求材料無色、透明、不反光、不影響文物器形原貌;第二,要求材料具有可逆性, 不少文物因其材料會老化, 需多次返修和重新加固, 所以需要使用易于去除的修復材料;第三,材料耐老化性能要好,要求耐水、而濕變化、耐度,酸堿、耐有機溶劑和抗污染;第四,要求材料強度高、活性大,即材料與文物本身的洞濕性好, 親和力強, 用高分子材料加固后其整體強度應得到明顯提高,同時不會因材料本身的收縮應力而產生裂隙;第五,要求材料施工工藝簡単和價廉物美,在室內常溫下可以固化,并無腐蝕、無毒、無污染。能滿足以上要求的高分子材料有: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丙烯酸酯等 。
實踐證明, 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和新材料在文物修復和保護中的應用, 可以優勢互補,對已損文物進行修復技術處理,使其病害可予消除,劣化受到控制,毀損得以恢復。用于復制則可形神兼備,以假亂真,是文物修復和復制技術的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