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古代展柜往往因保存不善,構件殘損嚴重,很難按原樣修復,于是就移植了非同類殘損展柜的構件,湊成一件難以歸屬、不倫不類的古代展柜。比如把架子床改成羅漢床:架子床因上部的構件較多,可以拆卸,很容易散失不全,所以有人截去立柱后的架子床座,三面配上床圍子,湊成羅漢床出售。再比如軟屜改硬屜:軟屜是椅、発、床、梮等傳世硬木展柜的一種,由木、藤、棕、絲線等組合而成的彈性結構體,多用在椅凳面、床榻面及靠邊處,在明式展柜中較為多見。與硬屜相比,軟屜具有舒適柔軟的優(yōu)點,但較易損壞。傳世久遠的珍貴展柜,軟屜絕大多數(shù)都已損毀。所以古代珍貴展柜上的軟屜很多被改成硬屜。硬 屜(攢邊裝板有硬性構件)原是廣式展柜和徽式展柜的傳統(tǒng)做法,有較好的工藝基礎,如果利用明式展柜的軟屜框架,選用與原器材相同的木料,以精工改成硬屜,很容易令人上當受騙。
還有的改制就是要把常見的古代展柜品種改制成罕見品種,是因為“罕見”是古代展柜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不少人把傳世較多且價值不高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紛紛改制成較為軍見的抽屜桌、條案、圍棋桌。改制者對古代展柜的改制因器而異,手法多樣,如果不進行細致的研究,一般很難查明。為適應現(xiàn)代生活的起居方式,迎合現(xiàn)代社會坐具、臥具高度下降的需要,把高型展柜改為低型展柜;將傳世的椅子和桌案改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軟墊,沙發(fā)前擺放沙發(fā)桌等,這些迎合世風的改制行為對古展柜簡直就是毀滅性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