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柜當中還有“馬扎”、“馬杌”之稱,馬扎即漢代時無靠背胡床,后稱交杌。古時官員或女眷們出行,須由侍從人員攜帶交椅或交杌,交椅用于臨時休息,交杌則用于上馬或下馬時作為蹬具。宋代時有用木面方凳的,因而形成專供上馬和下馬時使用的凳子,名曰“馬凳”或“馬杌”。這類凳子形體不大,高度與平常坐凳相仿,平日時也可以用于坐。宋代《春游晚歸國》和明人所繪的《楊妃上馬圖》都生動地描繪了馬杌在當時的使用情況。
此外,在四川華陽縣境內發現的元明兩代墓葬中出土的陶俑,山東鄒縣明代嘉出土的儀仗俑中,都有一人肩扛馬杌,跟在馬后。這些資料,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到馬機的使用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