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展柜的部件大多是在實用的基礎(chǔ)上再賦予必要的藝術(shù)造型,很少有毫無意義的造作之舉。每一個部件,在展柜的整體中都用得很合理,分析起來都有一定的意義,既能使展柜本身堅固持久,又能收到裝飾和美化展柜的藝術(shù)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主要以滿足人們?nèi)粘F鹁由畹男枰獮槟康?/FONT>,這便是部件裝飾的基本特點。
結(jié)構(gòu)部件的使用大多仿效建筑的形式。如替木牙子,猶如建筑上承托大梁的替木。替木牙子又稱托角牙子或倒掛牙子,展柜上多用在橫材與豎材相交的拐角處。也有的在兩根立柱中間橫木下安裝一通長牙條的,猶如建筑上的“枋”。它和替木牙子都是輔助橫梁承擔重力的。托角牙有牙頭和牙條之分,一般在椅背搭腦和立柱的結(jié)合部位,或者扶手與前角柱結(jié)合的部位,多使用牙頭,而在一些形體較大的器物中,如方桌、長桌、衣架等,則多使用托角牙條。除牙頭和牙條外,還有各種造型的牙子,如:云拱牙子、云頭牙子、弓背牙子、候格牙子、懸魚牙子、流蘇牙子、龍紋牙子、風(fēng)紋牙子、各種花棄牙子等,這些富有裝飾性的各式各樣的牙子,既美化裝飾了展柜,同時在結(jié)構(gòu)上也起著承托重量和加固的作用。
圈口,圈口是裝在四框里的牙板、四面或三面牙板互相銜接,中間留出亮洞,故稱圈口。常在案腿內(nèi)框或亮格柜的兩側(cè)使用,有的正面也用這種裝飾,結(jié)構(gòu)上起著軸助立柱支撐橫梁的作用。常見有長方圈口、魚肚圈口、橢圓圈口、海棠陽口等。三面圈口多為壺門式,圈口以四面牙板居多,因其下邊有一道朝上的牙才板,在使用中就必然要受到限制,尤其在正面,人體身軀和手腳經(jīng)常出入磨擦的地方,很少有朝上的裝飾出現(xiàn),因此在眾多的展柜實物中,凡使用這種裝飾的,都在側(cè)面或人體不易接觸的地方,如粗頭案腿間的圈口、書格兩側(cè)的亮洞等。
壺門圈口與以上所說略有不同,通常所見以三面裝板居多,四面極為少見。壺,本意指皇宮里的路,壺門,即皇宮里的門。它和其他各種圈口不同的是沒有下邊那道朝上的牙板,也正由于這一點,它不僅可在側(cè)面使用,而且在正面也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