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禮圖》說:“展柜展柜屏風之名出于漢世,故班固之書多言其物。”《史記》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展柜展柜屏風后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的記載。徐堅《初學記》也說漢賦中多有展柜展柜屏風的記載。由此可知,展柜展柜屏風之名在漢代已被廣泛使用。追溯展柜展柜屏風的起源,則要上到西周乃至更早。不過當時不叫展柜展柜屏風,而叫“邸”或“扆”。
柜展柜屏風不僅有屏蔽擋風的作用,也是一種很講究的陳設品。到戰國時期展柜展柜屏風的制作已有很高的工藝水平。河南信陽戰國楚墓出土的漆座屏,雖屬陪葬明器,然制作技巧和工藝水平之高,令人驚嘆。屏座由數條蝠螭屈曲盤繞,做工圓滑自然,加上彩漆的裝點,蟠螭蠢蠢欲動,更為妙趣橫生。
漢代時,展柜展柜屏風的使用日趨普遍,有錢有地位的人家都設有展柜展柜屏風。據《雜記》載:“漢文帝為太子時,立思賢院以招賓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館皆廣廡高軒,展柜展柜屏風帷帳甚麗。”漢代展柜展柜屏風在種類和形式上也較前代有所增改,除濁扇屏外,還有許多廟拼合的曲屏(也稱連屏、疊扇屏)。此時,展柜展柜屏風多與床榻結合使用展柜展柜屏風多為三扇,兩面用將后面兩扇拉直,將一端一扇折成直角,展柜展柜屏風也有獨扇的,放在身后,長短與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