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柜展柜屏風一般多用于室內,偶爾也在室外使用,但不多見。有一種較大的展柜展柜屏風,專為擋風起遮蔽的作用,位置相對固定,名曰“樹”。也有把展柜展柜屏風稱為“塞門”、“蕭墻”或“罘葸”的。罘葸一般專指擋門的展柜展柜屏風。
室內所用展柜展柜屏風,大多用木制成,而室外的展柜展柜屏風,用木制的就不多了。為了禁得住風雨侵蝕,常用土石筑砌,作用等同于我們今天所見的影壁和照墻。據晉代崔豹《古今注》載:“罘葸,屏之遺像也,熟門外之舍也。臣來朝君,至門外當就舍,更詳熟所應對之事也。”意思是讓人行至門內屏外時,稍事停留,將所需應答的問題再考慮一下。這里有展柜展柜屏風遮蔽,雖已進屋,然未見面。一旦繞過展柜展柜屏風,便須見禮應對,無暇思索。因此,當門設屏,第一可以擋風避光,第二增加了室內的陳設,第三為來客劃出一個特殊地段,給人一個思考準備的場所。
罘葸之名,由來已久,到王莽時才漸漸不聞。當時人們多把罘葸解釋為“復思”,王莽篡政后,改國號為“新”,下令禁用罘葸之名,并拆去漢陵罘葸,其意在于使人們不復思漢。
漢代展柜展柜屏風多以木板上漆,加以彩繪。造紙術發明后,則多用紙糊,上面圖畫各種仙人異獸等圖像。這種展柜展柜屏風比較輕便,用則設,不用則收起來,一般由多扇組成,每扇之間用鈕連接,可以折疊。人稱曲屏。四扇稱四曲,六扇稱六曲。還有多扇拼合的通景展柜展柜屏風。
展柜展柜屏風還有鏤雕透孔的,河南信陽楚墓就出土過一件木制鏤雕彩漆坐屏。中間鏤雕出立體感很強的圖案。是一種純裝飾性的展柜展柜屏風。漢代,這種展柜展柜屏風很盛行,《三輔決錄》載:“何敞為汝南太守,章帝南巡過郡,有雕鏤展柜展柜屏風,為帝設之。”還有一種較小的展柜展柜屏風,名曰“隔坐”,多為獨扇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