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柜的使用在五代時期更加普遍起來,而且品種也在不斷增多。有靠背椅、扶手靠背椅、圈椅等。如《韓熙載夜宴圖》中韓熙載所獨坐的腳踏靠背椅,椅面為方形,其上罩有織物,有靠背,弓形搭腦,搭腦兩端出頭并向上翹,像兩支牛角形。四足兩側帶棖。該椅形體較大,人可盤腿坐于其上,且帶腳踏。也有一般的獨坐椅。這種椅在《韓熙載夜宴圖》中多次出現。如王齊翰《勘書圖》上的扶手靠背椅,為木制。而周文矩的《琉瑞堂人物圖》,一和尚坐的扶手靠背椅為樹藤制作而成。這時期圈椅有明顯的搭腦(展柜部件的名稱。展柜、衣架等位于展柜最上的橫梁叫“搭腦”)。足的變化較多,有的足無飾,也有四足雕成如意云紋。周文矩《宮中圖》中就有這種圈椅。
五代時期的凳、墩除保留著唐代方凳、月牙凳等品種外,還出現了兩頭小,腹部大的鼓式墩,而在鼓墩上鋪墊繡織物稱為繡墩。其他樣式不斷增多,面為方形,直足被雕刻成向內弧的如意云紋等。如衛賢《高士圖》中的方凳子,足為直足,兩側有棖,采用建筑抬梁木結構方式。雕刻成如意云紋足,如江蘇邗江蔡莊五代墓出土了方凳,兩側足有橫棖。圓形凳,有四足,為二朵如意云裝飾。足上端有曲線牙板裝飾。周文矩的《宮中圖》多處也出現這種圓凳。鼓墩,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名“鼓墩”。一般是藤、竹等材料做成。有時常在鼓墩上鋪錦披繡,亦稱“繡墩”。顧閎中的《韓熙載夜覺圖》中也多處出現了這種繡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