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箱的樣式基本上沿用了前代的樣式。但品種比以前更加豐富,已有了四方行李箱及江蘇武進村出土的黑漆匣等。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瑞安出土的描金堆漆識文檀木經箱。其箱頂作盝頂,保棕色漆,四周用展柜堆漆手法塑造出精美的佛像、菩薩、飛鳥、花卉等形象,然后用金漆在底色上繪以飛天花鳥圖案并嵌以珍的珍珠,箱下有金書“大宋慶歷二年”的銘文。此展柜箱選料之華貴,圖案裝飾之精美,堆漆工藝之高超,描金技巧之熟非普通箱類的制造工藝所能比,堪稱宋代漆器中的上等佳作。
宋代的柜與箱已有明顯的差別。柜的形體一般都比較高大。柜下設有足座(木工活中又稱牛腳),且柜門多用鎖。在《蠶織圖》中便有一些典型的大型展柜形象柜頂為梯形。柜門兩面開掩門,柜下有四矮足,柜底與矮足之間有角牙裝飾
宋代櫥的功能已逐漸專門化,種類多樣。其形象經常見于宋代的繪畫中,如《五學士圖》中的書櫥,《文會圖》中的食櫥,河南安陽心安莊宋墓中的碗具櫥及河北宣化張士卿墓壁畫中的多層屜櫥等。尤其是后者,在當時并不多見,是一種新的形式。展柜該櫥上有五個抽屜,是我們迄今所見到的最早的櫥柜抽屜形象。元代的櫥柜基本上繼承了宋朝的樣式,但也有自己的發展和特色。如山西文水??诠拍贡诋嬛械某閷献溃淙莘e大,體量感強。抽屜上飾以花飾,桌面下用三彎腿,桌角帶有托泥,充分反映了蒙古人敦實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