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了2個漆案,1件漆幾,1件屏風。長漢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了1件漆幾,1件屏風。
1號漢墓出土的2件漆案,器形和花紋均類似,大小基本相同。平底光滑,四角稍厚,粗起的案沿外面削成斜面,內側呈弧形,深2.3厘米。其中一案出土時,上置漆盤、耳杯、漆卮、食物等。這種擺設,應為當時貴族宴飲時的情形。1號漢墓出土的2件漆案其底部均都有小矮足,雖不高,但與無足似淺盤的案有根本區別,應屬展柜類。無足淺盤,1號墓共出土了32個。
3號墓出土了1件龍紋活動漆幾。幾面扇平,長90.7厘米、寬17厘米。幾面下部安有高矮兩對足,一長一短,短足固定于幾背面,其高度為16厘米,長足為活動式,有40.5厘米。為“活動式漆幾”。1號墓還出土了1件木幾,由幾面、足、橫相三部分透排而成,長63厘米,通高43厘米,幾面窄長,制作粗糙,應為明器。
1號漢墓出土了1件直立板漆屏風,高62厘米。屏板下安有兩個帶槽口的承托足座,屏身黑面朱背,正面黑屏上彩繪一條盤舞于云氣中的神龍,綠身朱鱗,體態生動自然。屏背朱地上繪滿淺綠色棱形幾何紋,中心穿系一谷紋圓璧,屏板四周圍以較寬的棱形彩邊。同基遣策記載:“木五菜(彩)畫并(屏)風一,長五尺,高三尺。”簡文所記尺寸,為當時實用屏風尺寸,漢尺五尺約合1.2米,其他文獻記載漢代屏風有高1.68米。3號漢墓也出土了1件屏風,高70厘米,其一面繪有神龍和云紋,另一面因漆器脫落模糊不清。這兩件屏風尺寸都比較小,應為明器。
馬王堆漢墓漆器展柜在用材、結構、制作、功能設計以及裝飾風格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工藝特征,說明漢初漆器工藝已達到日臻完善的程度。
1.用材講究。馬王堆漢墓漆器展柜用材工藝特點是選用優質和易加工的樹木為原材料,所以其胎質為木胎。據有關專家初步考證,3號漢墓活動幾,幾面可能為楠木,幾足可能為杉木,1號漢墓明器幾可能是杉木。
2.結構科學。1號、3號墓屏風座為弧形,上開丨.6厘米x1.3厘米的通槽,以便屏板插入。最巧妙的設計要算3號墓活動性漆幾。矮足與幾面用圓形暗榫相連而固定,內側各有圓柱一根,插入二圓孔內可以轉動,其上有4根長足以套榫相連。幾背板中部有一活動木栓,可將不用高足卡掛于背面,如需抬高幾足,可將矮足上一個活動暗榫卡住,從而充分地表現了漢代工匠們榫卯技術的高超。
3.制作精良。漢代漆器制作工藝特點是常嚴謹細、工序復雜、紋飾華美,光彩照人。長沙馬王堆漢墓展柜案、幾、風等漆器的出土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幾面和案面為整木所削,曾多次交替打磨、照漆,后紋飾,才會如此光亮。說明漆器展柜制作精良。
4.裝飾均麗。器展柜以紅色為主調,一般采用二方連續紋飾、點線結合,線條有粗細、剛朵、曲直和虛實的變化,構圖疏密有致,各盡其妙。如云紋案,案面依器形髹紅黑漆,黑漆地上繪紅色和灰綠色云紋,內外給幾何云。黑漆地色冷、單詞,其上用紅灰、綠繪云紋,如高山流水,變幻莫測,動靜結合,不失雅致和柔和的整體風格。活動漆幾在光亮的黑色漆地上用紅、精、灰、綠等描繪穿霧、張牙舞爪的巨龍,裝飾絢麗。
總之,馬王堆漢墓漆器展柜體現了精細華美、富麗堂皇的漆器工藝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