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古發(fā)掘的情況看,目前為止發(fā)掘出楚墓有50000余座,其中千余座出土了漆器,出漆案、漆幾的墓葬有幾十座之多。
1.漆案
漆案的形式很多,面板有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之分。其中有攔水線四邊起沿兒的長方盤形漆案很具特色,此案主要是承置食器的平面器具,為進食之具,形如舊時飯館上食的方盤,盤面案是由漆盤發(fā)展而來的。案和盤的區(qū)別在于案下有矮足。《急就篇》顏師古注日:“無足曰盤,有足曰案”。以食案的功能而論,這類案面非常平整,主要要是案上要放置盛滿食物的食具為防止食物湯水外溢,案周起沿兒或攔水線;因為古人“席地地而坐”,就食的器具較矮才相適宜,加之需“持案進食”,案上陳放的應(yīng)是較輕、較小的食具,所以整個漆案較矮,造型輕巧,案板也不宣太厚。該類出土的漆案較多,例如信陽1號墓、天星觀1號墓、湖北江陵藤店1號墓、紹興鳳凰山木槨墓都有發(fā)現(xiàn)。這類案中還有一種制作非常精制的案,案面常繪金、銀、黑、黃的角紋、云紋組成的四方連續(xù)圖案,其色調(diào)高麗非前代所能比擬。而案的四隅嵌有銅角,兩側(cè)鑲嵌有銅鋪首銜環(huán)和蹄狀矮足。比較著名的有信陽1號蒸出土的案,該案面髹朱漆地,上繪36個圓滿紋,排列成4行,每行9個,用綠、金、黑三色組成粗線條圖案。翹起的案沿外面削成斜面,面內(nèi)呈弧形,有銅角,鑲嵌有鋪首。此外在信陽2號墓、鄂城4號墓、湘鄉(xiāng)牛形山1號墓、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等出士的漆案都與此類相同。這類案足比較矮,而且比較輕便,圖案花紋整齊,色彩鮮艷,紋飾秀麗,線條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