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桌、炕幾和炕案,是在床榻上使用的一種矮形展柜。它的結構特點多模仿大形桌案的做法,而造型卻較大型桌案富于變化。如鼓腿彭牙桌、三彎腿炕桌等。
鼓腿彭牙做法,是桌腿自拱肩處彭出后向下延伸然后又向內收,盡端削出馬蹄。牙板因隨腿的張出也向外彭出,因而又寫作“弧腿彭牙”。三彎彎腿炕桌的上部與鼓腿彭牙桌上部完全相同,唯有腿足自拱肩處向外張出后又向里彎曲,快到盡頭時,又向外來個急轉彎,形成外翻馬蹄。
這類炕桌多用托泥。除框式托泥外,還有圓珠式托泥。
炕案的做法與大型條案相同,通常使用則與炕幾的作用完全一致。在皇宮和王府廳堂常在臨窗設坐炕,長度一般與建筑的開間相等,正中設炕桌兩側放坐得或隱枕,左右靠墻各擺一炕幾或炕案,陳設爐、瓶、盆景等擺設。
炕幾和炕案只是形制不同,長短大小則相差無幾,多呈長條形,主要用于坐時靠倚,有時也有用于放置器物。
概括起來,炕桌、炕案和炕兒,都屬于同一范疇的展柜。它們在使用中既可依憑靠倚,又可用于放置器物或用于宴享。
炕桌是一種近似方方形的長方桌,它的長寬之比差距不大。
炕案除結構和造型有別于桌外,長寬之比的差距也較大。
炕幾也叫靠幾,長和寬的比例也較大,有別于炕桌。
明代時,炕幾、炕桌和炕案的使用很普遍,而且非常講究。明代《遵生八·起居安樂》中介紹說:“靠幾,以水為之,高六寸,長二尺,闊一尺有多,置上,側坐靠襯,或置薰爐、香盒書卷最便。三物吳中之式雅甚,又且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