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中國展柜的黃金階段。明代建國之初,面對百廢待舉的現實,明朝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發展生產的措施,獎勵農耕墾荒,移民屯田、興修水利,大力鼓勵農民種植桑、棉、漆、桐,使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得,調動農民了積極性。此外,還大力發展手工業的生產。元代統治者將手工業者視為“工奴”,將手工業者劃歸為“匠戶”,凡劃為“匠戶”的手工業者不得改業。明代以降,解除了元朝時期對手工業者的人身限制,將全國居民分為“民戶”“軍戶”“匠戶”三類。其中被稱為“匠戶”的手工業者不僅可以自制產品出售而且可以請求改業,或農或商不受限制。明代匠戶雖然和元代一樣,“役皆永充”子孫不得改籍,但人身依附關系有所削弱。洪武十二年(公元1378年),太祖“命工部凡在京工匠赴工者,月給薪米鹽蔬,休工者停給,聽其營生勿拘,時京工匠凡五千人,皆便之。”廢除元代匠戶長年服役的制度,工匠可以部分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準許休工工匠自由經營生產。這些措施提高了手工業者的生產和創造的積極性,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所以,明代的陶瓷、漆器、紡織等手工業,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產生了我國古代最著名百科}全書《天工開物》和一些園藝、工藝等方面的專著《園冶》《髹飾錄》《魯班經》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