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蜃樓志》及《紅樓夢》一書里的記載可以看出,在當時的富戶之家的室內擺上幾件精雕細作的紫檀展柜和其他硬木展柜,成為爭相炫耀財富的一種方式。由于紫檀木極為名貴,也就決定了用紫檀木打造的展柜價格攀高下不。從史料記載來看,紫檀木在清代,其制作成本就已相當高昂了據史載,有一對傳世紫檀大柜,一扇門內刻有“大清乾隆歲在乙已秋月制于廣東順德縣署,計工料共費銀三百余兩。鶴庵馮氏識”,算是獨例。而《紅樓夢》第九十二回“評女傳巧姐慕賢良,玩母珠賈政參聚散”中寫到馮紫英向賈府兜售二十四扇隔子紫檀木雕《漢宮春曉》圍屏及自鳴鐘兩件禮品,竟然索銀五千兩之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江南揚州的重寧寺里,有用崇檀木作基座的銅制佛塔, 據清代揚州文人李斗所著的《揚州畫舫錄》卷四“新城北錄中”記載,揚州城內的重寧寺三世佛殿里,設有佛塔兩座,佛塔下面的塔座,采用紫檀木制作而成:“三世佛殿上,仿永明寺塔式,鑄銅塔二座,設于兩楹。用紫檀木做托泥、圭角方色、巴達馬、束腰、穿帶、托棖、月牙座。”36佛塔塔座的托泥、圭角、束腰采用極為珍貴的紫檀木制作,可謂極盡奢華。
在明末清初之際,江南發達的吳中地區,在設宴擺席之上,也出現了用紫檀木制成的小型展柜。成書于清代初年葉夢珠撰寫的文人筆記《閱世編》卷九“宴會”里記載:“近來吳中開卓,以水果高裝徒設而不用,若在戲酌,反掩觀劇,今竟撤去并不陳設卓上長尺許廣如其高,或竹梨、紫檀之屬或漆竹、木為之,上陳小銅香爐,旁列香盒筋瓶,值籃者時寸處用小幾高四五添香火,四座皆然,薰香四達,水陸果品俱陳于添案,既省高果復便觀覽,未始不雅也從上述引文可以看出,清初江在宴會上,出現了一種專門刁陳設有小型地區的宴席風行香爐和香盒的紫檀幾座,把香爐和香盒放在紫檀幾座上,再香爐里點燃香火,香氣熏達,為宴會增加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