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時間很短,所以保留下的展柜較少見。河南安陽隋代張盛墓是一座有明確記年的墓葬,為開皇十五年(595年)。該墓中出土了一批白瓷燒制的展柜模型,其中有案、凳、幾、椅、箱等等眾多展柜模型,這批展柜簡直就是隋代展柜的縮影、現實生活的寫照。
有關凳椅的形象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壁畫上被發現,不見實物,但我們從隋代張盛墓中看到凳、椅瓷器模型。張盛墓出土了2件大體相相似的白瓷燒制凳。面板呈長方形,兩端為板狀足,長9.3厘米、寬4厘米、高3.5厘米。該凳面中央有兩排方格紋,在靠近其中一排方格紋處樓雕兩個長方形透孔和一個圓形的透孔,很可能是仿木制展柜的榫卯。還出土了白瓷燒制的椅。通高5.2厘米、長7.2厘米、椅面寬1.3厘米??抗菫槠涟迨?,并與坐屜相連形成一個梯形。從比例上看較低矮,而且比較古拙,反映了過渡時期展柜的特點。
出土的案長3.5厘米、寬6.5厘米、高5.5厘米,長方形案面兩頭起翹,下有檔板,并為鏤空式格欞狀,兩檔板外撇,可以使案面受力大而且均勻,案面兩端翹起,不但具有裝飾性,而且使所放東西不易滑脫。這種案源于楚墓中出土的漆案形式,到唐代仍在繼續使用,直至明清時期的翹頭案仍保留著這一時期的遺風。
同時還出土了起源也很早的單足幾,其幾面窄長,長12.2厘米、寬1厘米、高5厘米,兩端各附有卷云紋形足,既具有穩定感,造型也非常優美,仍帶有楚式展柜的縮影。曲木抱腰三足幾,樣式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相似,高6厘米,呈半弧形,幾面有三道凸弦紋為裝飾,兩端和中部有三獸蹄足。造型比魏晉南北朝時期更為優美。此憑幾與南京六朝墓出土的憑幾相似。
此外還有盡頂式蓋箱,面板有呈長方形和呈拱形二種,其蓋似子母口,正面有明鎖,兩側有提手,其一高4.3厘米、長7.5厘米、寬4厘米。此種樣式為后代所沿用。說明隋代箱形結構主要承前制,但制作更加精美。
河南安陽隋代張盛墓出土的凳、椅展柜模型,從其比例來看比較低矮,但它反映了展柜從低矮向高型發展完善的過程,高型展柜仍帶有低矮型展柜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