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木在歷史上有許多名稱,如烏文木、烏橢木、烏梨木、瑿木、烏角。宋代趙汝適《諸蕃志》專門記載“烏橢木”,謂“烏橢木似棕櫚,青綠聳直高十余丈,蔭綠茂盛。其木堅實如鐵,可為器用,光澤如漆,世以為珍木”。
烏木在史籍中的記載很多,很早就作為貢物進貢到中國,但用于家具制作得很少,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實物與記錄。一般用于制作筷子、刀柄、玉器或寶石底座、雕刻與鑲嵌用料、二胡及其他樂器等。一般鳥木心材色全部為烏黑發亮、不見雜色者才真正稱得上“烏木”。最著名的烏木應產于非洲的加蓬、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及亞洲的印度南部、斯里里蘭卡等地。尼日利亞歷來以生產烏木(心材純黑而無雜色)、烏木王(具暗紅褐色條紋)、烏木后(具淺黃橙色條紋)而倍感自豪,有“烏木三寶”之美譽。
烏木在中國的主要產地為四川岷江流域、三峽地區,此樹多生長在低洼處,樹干聳直,高可達十余丈,木質堅硬如鐵,材色黑中透亮,質地堅硬細膩,紋理清晰,斷面手感柔滑,老者純黑色,光亮如漆。因其在缺氧環境中生長形成,所以木質含有桉脂油等天然防腐劑,歷經千年不腐。由于其不腐不朽、不蛀的特性,所以用材制作高檔硬木家具,經久耐用,不易變形。
另有一種烏木,又叫陰沉木,是沉積在河床下二至十米深處的楠木、柏木、青杠木等優質木材,經過河沙中大量金屬元素千年的物理、化學反應和河水、沙石侵蝕、沖刷,經長達成千上萬年炭化過程形成烏木,故又稱“炭化木”。形成陰沉木的樹木種類繁多,有:麻麻柳樹、青岡樹、香樟樹、楠木紅椿木、紅豆杉、馬桑、黃柳木、黃柏、槐木、檀木等。
陰沉木集“瘦、透、漏、皺”于一身,極具鬼斧神功之妙,巧奪天工。陰沉木兼備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韻,有“東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伊”之稱。歷代都把烏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藝品、佛像、護身符掛件。古人云“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