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的箱形結構床榻、四足平板榻、帶屏床榻基本上保留了漢唐時期的遺風,只是足有所增高,特別是箱形結構床榻變化不大。但與宋對峙的遼、金家具卻有很大的發(fā)展,從許多出土的實物和壁畫看,欄桿式圍子床最有特色。
帶欄桿式圍子床是遼、金床榻類家具中有特點的家具。此床周圍有間柱,即嵌有欄桿也有圍板,床體有箱形壺門結構和四足形結構。如內蒙古翁牛特旗解放營子出土的遼代木床,為箱形結構欄桿式圍子床。此床通高72厘米、寬112厘米、長237厘米,床足為箱形壺門結構。床為長方形底座,上鋪木板。左、右兩面角柱之間有兩根方形間柱,后面有四根方形間柱,左、右、后三面間柱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是欄桿式,下部為圍板形,鑲嵌著圍板,方形角柱用卯榫固定在床板上,欄柱有雕飾。正面床沿鑲有8個桃形閣案,內涂朱紅色。底座與床面不用卯榫固定,可以挪動。山西大同金代閻德源墓出土的金代木床為四足形欄桿式圍子床。杏木質,長40.4厘米、寬25.5厘米、高20厘米。由足、圍板、間柱、床板四部分組成,形制基本上同上,只是床腿為四足,足雕成長條形花紋,兩側有棖,造型美觀,結構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