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墩,也是一種無靠背坐具。它的特點是面下不用腿足,而采用攢鼓的做法,形成兩小中間大的腰鼓形。因在兩端各雕一道弦紋和象征固定鼓皮的帽釘,因此又名“花鼓墩”。
繡墩除木外,還有蒲草編織、竹藤編織的,也有瓷質、雕漆、彩漆描金的。木制多用較高級的木材做成,且以深色為多,通常所見為紫檀、紅木所造。在造型上,除圖形外,還有從圍形派生出來的瓜棱式、海棠式、梅花式等。明末清初,又出現四、五、六、八角的,也很雅觀。蒲草所編為蒲墩,高一尺二寸,四面編束細密堅實,內用木車做板,以柱托頂,外用錦飾,多在冬季使用。藤墩的做法是將藤條扎束成大小不同的圓環,再將4至6個圓環彼此相連,以藤皮扎牢,上下再各用一較大的藤圈與立圈扎緊,上圈平面裝板以竹席,即成藤墩。繡墩的使用通常還要根據不同季節輔以不同的軟墊和繡有精美花紋的坐套,二者合在一起,才是名副其實的繡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