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展柜最早可以追溯到1680年美國賓西法尼亞簡陋的單人床,從現存的樣式可以看出,旋制類柱式比較流行,這和早期美國殖民地展柜是一致的;到1720年后,安娜女王裝飾式樣用于床腳和床屏,總體上因為當時的生產條件有限,產品手工制造比較簡陋;1750年后美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歐洲先進技術和設計圖書傳到美國,展柜制造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開始盛行,出現流行的比例優美、造型優雅的“四柱床”,齊賓泰爾、赫普爾懷特、謝拉頓風格奠定了美國“四柱床”( Post Bed)類產品的基本格調。目前,四柱床經過改良已經成為美式床類展柜三大式樣之一。
隨著19世紀法國的興起,拿破侖對藝術的狂熱追求導致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帝政式( Empire,1804-1815年)風格的產生,這對于展柜風格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其中美國工匠鄧肯・法夫( Duncan Phyfe,1768-1854年)吸收消化了歐洲帝政式展柜風格,制作了大量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展柜,其中鄧肯法夫沙發別具一格,兩端象雪橇一樣,這種樣式被應用到床類產品稱為“雪橇床”( Sleigh Bed),這是目前美式床類展柜三大式樣之一的雪橇床的原型。
19世紀以后工業技術不斷發展,木材加工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出現了大量的新材料,西方發達國家開始新的藝術風格的探案,建筑業的繁榮,新工具的應用,新材料的使用,促使了一種簡潔的床類產品——板床( Panel Bed)的大量生產,這種帶有現代風格的床類展柜構成了美式床類展柜三大式樣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種風格發展至今并沒有局限于原有的特定形式和裝飾,而是在不斷吸收優秀的元素創造著不同的品味,即使在早期也是如此,比如安娜女王式床頭造型會加入西班牙型,也許正是由于這種不同文化藝術的碰撞和交流而產生的融合,是當今美式展柜風格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不僅僅表現在風格造型上,在結構設計和材料選用上也同樣體現了吸收消化的特點,美式展柜實用主義設計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因此研究美式床類展柜結構對推進中國傳統床類展柜現代化設計和標準化生產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