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三維掃描得到的數據為云點數據,需要經過噪聲除去、多視對齊、數據精簡和曲面重構等步驟來獲得樣品的三維模型。模型數據經專用的軟件處理后可導入到CAD或CAM軟件進行后續編輯處理,然后在CAM(最常用的為JDPaint)中設定刀具運動軌跡,進而生成數控雕刻機可識別的NC代碼。
雕刻工藝 數控雕刻作業的基本工藝流程可概括為:
待雕刻的毛坯需要經過實木備料和鏡型制得,要求毛坯外形與雕刻形狀盡可能接近,以減少雕刻作業的銑削量和設備負荷。
機械雕刻較手工雕刻整體效率要高,但通常只針對于復雜雕花表面,由于雕刻刀具通常直徑很小,一次雕銑量也很少,對于大面積需要鏟削的部分,用機械雕刻反而效率比較低,通常一根80ommX10omm左右的工件,正常雕刻作業也要花4~6h。影響數控雕刻作業效率的兩個重要指標是加工速度和進給速度(也叫步進距離或吃刀量):加工速度指刀具加工過程的移動速度(一般為4~15m/min),主要取決于刀軸動力的大小、木材的硬度、切削深度及刀具的直徑;而進給速度指間歇運動時每次的行程距離(一般為o.o5~o.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