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固性
穩固性是指家具的結構完整性和各部分構造連接的牢固性。穩固性主要取決于制作技術、材質、制作者的工藝水平、 各部分空問結構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連接方式 。 穩固性往往還受外力 (如側向力) 的影響, 因為外力通常會影響家具的整體穩定性。 設計家具時應慎重考慮側向力、 活負裁和重力等幾個外力作用對家具作品的影響。 側向力影響家具各部分的連接, 可采用支柱、 檔板、 折層和五金構件來減少側向力的影響, 提高家具整體結構穩固性。
由丹麥建筑師俄林 · 克里斯托弗森設計, 龍尼和阿斯卡制作的輕便折疊躺椅(the deck chair) 充分體現了家具設計注重結構完整性和經濟耐用性的特點 。 未組裝前, 這款休閑椅的各個構成部件相對獨立, 只有波狀木板被緊緊地縫合在一起, 將其展開變成一款充滿個性的休閑椅后就變得十分牢固 。
由硬核桃木制成的擱板桌與貼面桌在設計細節上有所不同。 這是因為硬木材會隨著空氣中濕度的變化而不斷擴張或收縮。 然而, 表層飾板需要性能穩定的底面,因此硬木桌的設計必須能夠適應木材隨著紋理垂直地擴張或收縮的特性, 否則就是一件失敗的設計作品 。丹麥家具設計師布吉·莫根森(1914-1972)曾是一名細木工,由他設計的溫莎型扶手椅(1944)以結構完整性和經濟實用而著稱。大多數溫莎椅的椅腿和靠背都是直接旋切而成。 受壓時, 靠背紡錘形支柱能夠分擔壓力, 彎曲的椅背可伸張 。 紡錘形靠背結構和椅腿設計適用于戶外, 這樣風可從中穿過而不會吹翻椅子 。 這款椅子的座面一般用硬實木制成, 切割成微凸形以保證其舒適性。 溫莎椅一開始稱為混子椅, 它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是在1 8世紀早期 。 到18世紀中期, 許多仿制的溫莎椅款式深受大家的喜愛。溫莎椅造型多樣,但它們都有一一個共同的特征一輕使耐用 。
木材并不是一種材質均勻的家具制作材料。 每一種木材都有其獨特的物理特性,如紋理、節疤、年輪、心材、邊材、樹節和腐爛程度。這些缺陷和不規則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木制品的結構特點。 有些硬木材質相對較軟, 如椴木; 有些軟木如果在其生長周期內生長速度緩慢, 材質就會相對較硬 (如南方黃松) ; 有些易于膠粘, 如1,共都拉斯桃花心材; 有些因密度較大, 黏接時需聚氨酯膠黏劑或環氧膠,并且只有新鮮的切板才可黏接,如黑檀木;有些硬度較大(它們不易切割、扭轉或彎曲) ,如核桃木;有些木材尺寸不規則, 如山毛棒 。 大多數硬木材表面都有孔狀結構 (如紅橡木) ,但有些硬木(如白橡木)紋理有侵填體,不易切割。
木材有多種屬性。 如果在設計中指定了使用木材的種類, 設計者和制作者首先要了解這種木材的獨特屬性, 這一一點特別重要 。 木材的孔狀結構、 膠黏劑的類型、 制作工藝以及含水率都會影響設計作品的結構完整性。木材是家具制作的重要材料之一。 但了解其他制作材料 (如纖維、 金屬和塑料物理特性) 也很重要, 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第7章詳細介紹。
我們可通過細節了解某一產品的設計理念, 而其制作工藝、結構完整性和美學效果則通過細木工工藝水平清楚地展現。“細節''的英文為“detail'' ,它與''裁縫'' (tailor) 的來源相同,都具有“切割”的意思。裁縫是指能將剪切的纖維布片縫合在一起, 為人體制作出一套完整服飾的手工藝人。 5裁縫、 家具設計師和制作者在制作過程中面臨相似的挑戰,需要將制作材料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一過程中還要考慮人體的各種形態姿勢和將要實現的功能。